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全覆盖开设AI通识必修课

发布时间:2025-11-27 18:45  浏览量:1

从智能客服高效应答到工业机器人精准运作,从AI辅助设计图纸到数据模型深度分析,人工智能已全面融入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新时代职业发展的必备核心素养。当“AI+”成为产业转型的关键引擎,职业教育如何精准回应时代需求?四川科技职业学院秉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给出了答案——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面向全体2025级新生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成为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实现新生AI通识教育全覆盖的院校。

此次AI通识课程的成功落地,离不开校际合作的深度赋能与校企协同的强力支撑。四川科技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师梁一博与西南交通大学郭春生教授的专家团队一起,联合编写了课程核心教材《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识》(该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已获评“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重点成果);西南交大派出专业师资团队,专门为四川科技职业学院的授课教师开展系统性AI能力教学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实操演练、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提升教师的AI教学能力与实践指导水平,为课程质量筑牢师资根基。

在课程建设体系中,企业力量的融入让教学更贴近产业实际。科大讯飞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参与AI课程建设,将前沿技术应用、产业真实需求与职业岗位标准融入课程设计,共同研发实战项目、优化教学内容,构建起“校校协同、校企联动”的多元化课程建设格局,确保学生所学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

课程创新构建“理论讲授+虚拟仿真+项目实战”三维教学模式,以学校自主研发的“川科深蓝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为技术支撑,内容既涵盖人工智能发展历程、核心原理等基础理论,更聚焦其在设计、制造、服务、营销等多领域的职业场景应用。学校旨在为新生搭建一个广阔的人工智能实践舞台,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通过系统教学教会学生常用人工智能工具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实习实践中能够充分理解和灵活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师的专业牵引下,推动人工智能技能落地生根,有效提升学生在智能时代运用智能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全面夯实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

“当其他学校还在讨论是否开设AI课程时,川科已经以‘人人懂AI、人人用AI’的培育目标,让学子们率先具备与智能时代对话的能力。”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高莉表示,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产教融合,当前各行业都在经历AI赋能的深刻变革,学校将AI通识教育纳入新生必修体系,正是打破专业壁垒,让每一位川科学子掌握职业发展“通用钥匙”的关键一步,这与职业教育培养“贴合产业、适应发展”人才的目标高度契合。

课程实施的初步成效已然显著。据教务部门统计,首期课程中,学生平均完成3.2个AI实践项目,超60%的学生能够独立开发简单AI应用。“这门课兼具挑战性与实用性,既需要理解算法原理等抽象知识,又能通过实操感受AI的落地价值。”钻探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廖裕恒分享道,他在课程中掌握了Python工具及图像识别基础技术,开发的简易数据提取工具,能快速提取扫描件、截图中的数据和文字,彻底解决了手动录入的低效问题。

据高莉介绍,下一步学校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求,结合不同专业的职业特点,进一步细化AI通识课程教学内容,开发更多与产业对接的实战项目;同时持续深化与西南交通大学的校际合作,拓展与科大讯飞等企业的协同维度,联合建立“AI技能认证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精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我们希望通过先行先试,培养出一批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AI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不仅为学子职业发展全面赋能,更要为职业教育对接智能时代需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川科样本’。”

人民网 赵祖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