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生活了七年,说一些很多人不爱听的大实话!
发布时间:2025-11-27 10:13 浏览量:2
2013年,他结束了14年的英语老师工作后,开始做自己的第二份职业规划,因为也要关注孩子的教育和,他把目光瞄向了海外。
刚到美国那阵子,他连去超市买东西都犯愁。
货架上密密麻麻的英文标签,让他头昏眼花。
有一次想买瓶酱油——愣是挑了半天。
收银员问他需不需要购物袋,他还没听懂人家在说啥。
后来才知道,那人说的是“bag”。
上路开车更让他紧张。
在一个十字路口,他停了半天不敢走。
后面的车不但没按喇叭,还挥手让他先过——这让他感到舒服。
可遇到暴躁司机也不是没有。
有次他开慢了点,一辆皮卡超车后竖中指,手心都冒汗了。
孩子的适应力却让他惊喜。
天站在操场边不敢动,没想到有个金发小男孩跑来拉着他玩。
不到一星期,孩子就能用简单英语和同学聊几句。
图书馆里居然有12本中文绘本(这让他泪目)。
每周三图书馆有亲子活动,孩子在充气城堡里笑得很灿烂。
吃饭是一大难题。
他以为汉堡万无一失,结果夹着蓝纹奶酪——味道他至今忘不掉。
后来学乖了——进餐厅先查手机翻译,点墨西哥卷饼成了他的拿手活。
看病一事最让他头疼。
孩子发烧时,诊所说要等3天才能看号(急得他差点打急救电话)。
朋友来帮忙,给了退烧,才暂时稳住局面。
最近热搜里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有人出部分诊所挂号要等3到7天的现象。
他看到评论说,超过60%的新移民碰到过类似情况(数据说得清楚——让人心里有数)。
社区里的邻居热情。
院子里修树枝,邻居会借工具给他,热心实在。
不过谈话总停在“天气真好”这一句,深聊较少。
这大概就是文化差异吧
现在周末他最爱带孩子去公园。
那儿的秋千有4个,滑梯油漆斑驳,但孩子们照样玩得不亦乐乎。
看着儿子在沙坑里交到朋友,他心里暖了不少。
生活,原来就是一点一滴慢慢搭起的。
有人在网上说,换个生活就像重新学走路——先要学会摔跤,才能学会跑。
他说,这话,不无道理。
- 上一篇:烟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帮扶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
- 下一篇:学习能力测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