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反思,亦是我的感悟

发布时间:2025-11-27 02:32  浏览量:3

千亿市值以上的投资机会,我基本没有亏过钱,理想汽车是一个特例。

从100到70,从i6的爆单,到自动驾驶的惊艳体验,再到电池的事故,一步步坠落。

直到今天这份业绩,我知道大概是利空出尽了,明年Q1伴随着扭亏为盈,股价应该会有修复。

但我们今天不聊股价,聊聊李想的这份业绩会交流,给我带来的感悟。

他的反思,也恰恰是我在30岁这个人生关口的注解。

李想承认了公司面临的当下问题,是最难的一个季度,为此公司要重新回到”创业型组织“。

过 去十年,前7年是创业型组织,后3年则是职业经理人,但李想反思职业经理人路线更适合稳定的行业技术周期。

在AI重塑各个行业的今天,理想所处的激烈环境,明显更符合创业公司的条件。

这意味着,更多的对话而非 汇报; 持续提升效率,而非占有更多的资源;聚焦用户价值,而非完成交付任务。

创业是取舍,不能既要又要,这也是笔者对自己的要求。

最近无比的焦虑,感觉进步停滞了,还是有了”职业经理人“思维,想着事情糊弄过去就行了。

实际上把差异化产品打磨到极致,才是一切的开始。

找到令人兴奋的交易机会,比如4.7的大盘,8月的阿里巴巴,这种感觉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极致。

表达出令人共情的观点,打造出上w转发的文章,比50w粉丝更加重要。

当前我是处于瓶颈期,但并不缺乏提升机会和贵人,可能还是需要内心生长出一股力量,在存量模式中逼迫自己去提升和探索。

在什么方向去探索呢?

李想说,公司要做具身智能平台,千亿收入只是起点。

路子终于对了,还是要拥抱时代大趋势嘛,不要纠结在车子的内卷里,车不过是机器人的一种形态而已嘛。

我也反复思考了自己的比较优势——

带血筹策略,是一种交易增强手段,它应用的品种,最好还是有叙事,契合时代趋势的方向。

单纯因为超跌而做反转,在全球都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没必要没苦硬吃。

10x is easier than 2x

做大事和小事消耗的精力是差不多,去叠加世界的杠杆,才是自己最快的成长方式。

有幸处在AI科技的最前沿,就要利用好自己的edge,才无愧于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