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阿里翻身仗,从被甩开到领跑,AI和创始人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5-11-26 15:31 浏览量:2
今年科技圈最大的瓜,必须是谷歌和阿里。
这俩巨头前两年跌得有多惨,现在就涨得有多疯。
半年时间,谷歌市值单月涨18%,阿里直接翻倍回到4200亿美元。
好多人看不懂,之前还被唱衰“要完”,怎么突然就支棱起来了?答案就俩字:AI。
但比AI更关键的,是两个人,谢尔盖·布林和马云,这俩创始人时隔多年杀回战场,硬是把快熄火的巨头重新点燃了。
先说说谷歌,2023年初的BardAI发布会,本该是谷歌秀肌肉的时刻。
结果演示环节出了个大岔子,AI回答历史问题时说错关键细节,直播镜头里主持人脸都白了。
台下记者哗哗记,第二天标题全是“谷歌AI翻车现场”。
这还不算完,没过多久,Transformer架构核心团队的人被OpenAI挖走了好几个。
要知道,这团队可是谷歌AI的大脑,人一走,内部直接慌了神。
当时谷歌CEO是皮查伊,职业经理人出身。
皮查伊也挺难的,广告业务是谷歌的钱袋子,他怕搞AI影响收入,结果越犹豫越被动。
谷歌AI相关业务营收掉了12%,市值被微软甩开一大截。
员工内部论坛上全是吐槽,“再这么下去,我们要成第二个诺基亚了”。
就在谷歌内部乱成一锅粥的时候,有个人坐不住了,谢尔盖·布林,谷歌的联合创始人,他突然发了封内部信,宣布自己要回来主抓AI业务。
信里就一句话:“AI革命来了,谷歌不能再等了。”这话一出,谷歌股价当天就涨了5%,员工们跟打了鸡血似的。
布林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拆墙”,谷歌有俩AI团队,GoogleBrain在硅谷,DeepMind在伦敦,平时各干各的,还老抢资源。
布林直接拍板:合并!成立统一的AI实验室,谁不服就走人。
接着又干了件狠事,亲自飞到多伦多,找到Transformer架构发明人之一的杰弗里·辛顿。
老爷子之前被OpenAI挖走,布林当场开出1.2亿美元年薪,加股权激励,愣是把人请了回来。
团队整顺了,资源到位了,谷歌的AI研发跟开了挂一样。
2025年11月,Gemini3横空出世。
这模型猛到什么程度?参数1.8万亿,能实时生成视频,跨语言推理跟玩似的,性能直接超过当时的GPT-5。
发布会开完,谷歌云服务的AI模块订单量一下子涨了200%,股价单月飙了18%。
有分析师说,这波操作,布林把谷歌从“AI后进生”拽成了“技术带头大哥”。
谷歌这边刚缓过劲,阿里那边也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
要说前几年的阿里,那真是惨到家了。
电商基本盘被拼多多和抖音啃得只剩骨头,市值从2020年的8600亿美元,跌到2024年只剩1800亿,连亚马逊的七分之一都不到。
内部问题更头疼,26个人的合伙人团队,开会跟吵架似的,一个决策能拖仨月。
云计算业务本来是强项,结果因为研发投入不足,市场份额被华为云超过。
这时候,马云回来了。
2025年1月,高规格民企座谈会后,他突然现身阿里总部,当着高管的面喊出“AllinAI”。
接着宣布三年投3800亿搞AI基建,这话一出,市场直接炸了。
要知道,之前阿里一年的研发投入也就几百亿,这次是下了血本。
马云做事向来雷厉风行,第一步砍机构,合伙人团队从26人减到17人,不干事的直接请走。
第二步立军令状,成立“千问事业部”,直属于董事会,每天汇报大模型进展,谁敢耽误进度就卷铺盖走人。
2025年11月,千问APP上线。
这玩意儿不是单纯的AI聊天工具,而是把电商、本地生活、云计算全揉进去了。
语音购物、智能推荐、实时翻译,23项功能一站式搞定。
上线首周下载量破千万,用户次日留存率68%,直接把阿里云的国际市场份额拉到了15%。
到11月底,阿里市值回升到4200亿美元,比年初翻了一倍还多。
谷歌和阿里能翻盘,最关键的还是创始人这张牌。
职业经理人和创始人,在关键时刻真不一样。
谷歌的皮查伊,顾虑广告业务收入,搞AI畏首畏尾;阿里的张勇,任期内更像个管家,守着基本盘不敢动,云计算投入占比不到15%。
而布林和马云回来,眼里只有“破局”,该砸钱砸钱,该砍人砍人,一点不含糊。
《哈佛商业评论》去年有个研究,说创始人主导转型的科技公司,成功率能到67%,职业经理人只有29%。
为啥?因为创始人对公司有感情,敢下险棋,职业经理人更多考虑短期业绩,怕担责任。
诺基亚就是前车之鉴,2010年拒绝创始人奥利拉回归,结果Symbian系统转型慢了一步,直接错失智能机时代。
大公司时间长了,难免得“大企业病”。
流程多到让人头大,部门墙比城墙厚,开会先念PPT,决策看KPI。
布林和马云回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拆流程”。
谷歌搞“黑客马拉松”,让技术团队随便造,Gemini3的研发周期硬是从12个月压到6个月。
阿里更狠,马云要求“每个业务线必须有AI改造KPI”,本地生活团队用AI优化算法,配送效率一下子提了30%。
AI时代的巨头竞争,拼的就是“长期主义”。
阿里砸的3800亿里,70%都投到了芯片和算力基建,短期回报率不到5%,但这是为2027年的AGI竞争卡位。
谷歌开放GeminiAPI,吸引10万开发者;阿里千问接入800万商家,都是在搭生态。
有句话说得好:“短期看产品,中期看模式,长期看生态。”
现在回头看,谷歌和阿里的半年翻倍,表面是AI技术的胜利,骨子里是创始人“再创业”的魄力。
大公司不是不能逆袭,关键是有没有人敢把“老船”开进“新航道”。
2026年的AI竞赛只会更激烈,说不定过阵子,我们还能看到更多创始人“重出江湖”。
毕竟,在技术革命面前,能救巨头的,往往还是当初把它做起来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