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会风云,这场大赛让技能荣光如此耀眼
发布时间:2025-11-26 03:03 浏览量:2
从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到CAD机械设计;从无人机装调检修,到5G技术创新应用;从直播销售,到养生药膳……11月14日至16日,吉林省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长春科技学院举办,经过层层选拔,1136名选手从4万余名参赛职工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展开巅峰对决。
本届大赛以“建功立业促发展,创新创造展技能”为主题,全面贯彻全总“559”工作部署,紧扣吉林省委、省政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部署,聚焦重点产业需求与民生领域关切,设置竞赛项目40个,通过“竞赛+展示+互动”的立体化模式,打造了一场技能传承、创新碰撞、产教融合的“技能嘉年华”。
“工”力量带来“洪”流量,大赛掀起练技热潮
“为了这次决赛,我打磨技术近半年,就是想和全省的顶尖高手同台切磋,看看自己实力到底如何。”11月14日,决赛报到间隙,不少参赛选手主动攀谈起来,互相交流备赛心得,热烈探讨技术难点……
近年来,吉林省总工会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引向深入,把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培养技能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抓手,构建起“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全力锻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本届大赛中,吉林省总工会依托全总“职工之家”APP搭建初赛平台,携手22个省直厅局、10个行业协会联合办赛,同时统筹各市(州)总工会立足本地产业特色,整合优质资源承办赛项,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办赛格局,4716家企业积极响应,42650名职工踊跃参赛,参赛人数创历届之最。
同时,吉林省总工会以多元传播矩阵持续为大赛造势,全网相关传播资讯1876条,总访问量突破4100万次,澎湃的网络流量,进一步在全省职工队伍中掀起学技术、练技能、提素质的强劲热潮。
“回首备赛历程,面对密密麻麻的理论知识点,我挑灯夜读,要求分毫不差的光纤熔接、盘纤与成端制作,更是对心性和手上功夫的极致磨砺。”来自中通国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选手张海超说,工会搭建的竞技平台让他认识到,一名顶尖技术工人必须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复合型人才,他也会把比赛中学到的知识、锤炼的技能带回工作岗位,与同事们共同进步。
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锻造适配技能人才
数控机床轰鸣、无人机盘旋、直播间灯光璀璨……2万平方米的决赛场地内,各个赛区错落分布,选手们使出十八般武艺,全力应战,气氛紧张而热烈。
“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双手’,我们则是它的‘神经系统医生’”,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赛项设置了4大模块,以充分考验选手的综合能力,裁判长齐嵩宇说:“希望选手们在赛中学、学中赛,通过比赛助力企业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得到更好的产品化应用。”
当前,吉林省正大力推动汽车、石化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光电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AI及具身智能、低空装备等未来产业。本届大赛40个赛项的设置,与全省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力求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视频创推员是互联网营销领域的新型职业形态,该赛项考验选手视频创作与推广能力,参赛者要以吉林特色产业为题,通过运镜、剪辑、配乐,在72小时内产出“叫好又叫座”的创意视频。
“我将镜头聚焦边疆大地上的‘匠心’——机械运作时的精益求精、手艺人传承非遗的执着坚守,这些真实场景成为我创作的核心素材。”选手刘海澜说,这场比赛让她深知,所谓“绝技”,既藏在各行各业的精湛技艺里,也藏在扎根基层、久久为功的坚守中,未来,她将带着这份感悟,以更专业的技能、更务实的态度,用镜头讲好边疆农产故事。
“赛、评、奖、用”形成闭环,让技能荣光照亮前程
11月16日下午,大赛颁奖仪式现场,40个赛项的冠军迎来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安全应急能力赛项的冠军孙鹏激动地说:“这个‘第一名’,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专业标杆,也是一种承诺,一种不容有失的使命。”
技能人才的活力,源于有保障、有尊严、有发展的成长环境。近年来,吉林省总工会积极探索“以赛代评”模式,将竞赛结果与人才称号、技能等级、职称评定、单位录用直接挂钩,形成“赛、评、奖、用”闭环管理机制。同时,积极推动省“产改”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出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吉林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构建起覆盖培养、评价、激励的全链条政策体系。
据统计,自首届大赛举办以来,4届大赛累计设置132个赛项,吸引8.2万名职工参赛,培育各级工匠人才107名,涌现出省技术能手33名,187人实现技术等级提升,51人获得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这些从大赛中走出的优秀人才,有的成了护航生产的“排头兵”、技术革新的“领头雁”,还有的成了职业院校的“金牌教师”。
“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吉林工匠人才成长的‘孵化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吉林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吉林省总工会将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深化体系建设,持续提升职工职业技能水平、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岗位建功热情,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筑牢技能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