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 赋能人才培养——赣州师专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5-11-25 20:32  浏览量:1

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背景下,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近年来,通过共建产业学院、设立订单班、开展实训项目等多种形式,学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走出了一条“专业对接产业、教学对接岗位、培养对接需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校企协同 打造多元育人新格局

为服务赣州市乃至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大局,赣州师专坚持“以产业带教育、以教育促产业”的发展理念,先后与国科科技、江西幻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华住集团、京东公司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产教融合体系。

2022年,学校与国科科技联合共建“国科数字产业学院”,聚焦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方向,开启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探索。2024年,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范围,新增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推动形成覆盖信息技术全产业链的专业布局。目前,该产业学院在校生达653人,已成为学校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年,学校还携手江西幻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鸿蒙产业学院”,围绕软件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两大核心专业,引入华为课程资源和技术体系,建设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训室,并实行“2+0.5+0.5”工学结合模式,实施双主体育人机制,目前已有316名学生纳入培养体系。两个产业学院的协同发展,标志着学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此外,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领域,学校与国内领先的连锁酒店集团——华住集团深度合作,于2023年正式成立“华住英才班”。该项目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实践经验的酒店管理人才。截至目前,已选拔81名优秀学生进入班级培养,学生以学期为单位前往华住酒店集团旗下的赣州市域酒店开展实习实训活动,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协同,双导师制的精细培养,将学校的理论课堂延伸至企业的实战现场,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使其职业规划目标和路径有了更为清晰准确认知和定位,构建了一个可持续、可复制、高价值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科研赋能 驱动学科人才新引擎

赣州师专积极营造科研氛围,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阮群生博士于2022年7月到校工作。作为双带头人,他带领两个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和教学创新,用科技赋能教育教学实践。指导师生参研省部级纵向项目等10余项,服务社会的横向项目4项,项目总资助费逾100万元。其中,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更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三年,他指导的学生人数达60余人,学生参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充分体现了科研对人才培养的积极推动作用。

学校教师徐忱博士的专著《近代法治的政治价值基础研究》获得2025年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该专著是国家社科基金2019年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结项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该项目25万元,学校配套科研经费20万元。该项目还孵化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项,结项成果《江西优秀文化精神标识及其传承研究》由中国文史出版社于2023年出版发行,并于2024年获得赣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这些科研成果不仅提升了学校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力,也为相关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模式创新 培育知行合一新典范

赣州师专始终坚持“以赛促教、以证促学、以项目促练”的育人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数字产业领域,国科数字产业学院、鸿蒙产业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级职业技能竞赛并屡获佳绩。2024年以来,该校学生在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鸿蒙应用开发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二等奖1项,网络系统管理三等奖2项;在华为ICT大赛中多次获得省级三等奖;在“虔城杯”网络安全技能大赛中斩获市级二等奖和三等奖。

在文化服务领域,学生赛场喜报频传。2024年,该校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大学生职业发展大赛等重要赛事活动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50余项。2025年,该校学子又一次在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江西赛区)脱颖而出,将再次代表江西出征全国总决赛。这些成绩充分体现了学校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

同时,学校积极推进社会技能培训服务。2024年9月至10月,产业学院承办赣州蓉江新区人社部门职业技能补贴培训,围绕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两个工种,开展为期20天的集中培训,参训人数超480人,其中450人通过考核取得人社就业技能培训证书,另有101人获得鸿蒙初级认证、88人获得高级认证。今年4月至9月,产业学院再次开展人工智能与鸿蒙应用开发专项培训,530名学生顺利结业。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地方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旅游与酒店管理领域,华住英才班通过将《华住运营标准》《酒店数字化营销》《收益管理》等企业核心课程嵌入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对PMS系统、线上渠道管理、数据分析等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能力。校内建有两间高标准旅游与酒店服务实训室,设备总值达93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1.15万元,确保学生能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操训练。

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搭建校外实践平台,与赣州锦江国际酒店、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皇厨餐饮集团、安远三百山度假中心等本地龙头企业合作,建立起覆盖高端酒店、主题景区、生态度假区等多元业态的实习实训基地网络,形成了“多元业态、分层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助力学生拓宽视野、增强适应力。

机制保障 激活融合发展新动能

为确保产教融合可持续推进,赣州师专注重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不断完善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针对当前产教融合中存在的“浅层次融合”“企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学校出台《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试行)》,明确项目各方职责,规范校企合作项目运营管理机制。下一步,该校计划在完善产教融合项目的考核评价、绩效分配、风险管控等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的基础上,搭建多方联动的“政校行企”合作平台,推动地方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同时,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技术研发等重点项目,鼓励科研成果向社会服务能力转化,教学成果为经济发展赋能。

今年,学校与地方政府签订产教联合体共建协议,将围绕地方教育文化、旅游、演艺、体育、康养、托育、大数据等主导产业和社会事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实现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干笃行 见证职教改革新成效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赣州师专的产教融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22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华住英才班学生因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多名学生在全国及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展现了卓越的职业素养和实战能力。

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功能,累计为区域输送信息技术、旅游酒店等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千余人,承接社会培训超千人次,切实发挥了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2024年,校企教学研究项目《“三基、三链、三域”穿透式高质量区域服务数字技能人才培育创新模式与实践》入选赣州市服务七大产业链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孵化项目;华住英才班获批赣州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奖补鼓励;《美育赋能·跨界分层·多元协同的师范院校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策略与实践》《三力合一·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提高小学生科学素质的科技教育活动探索实践》两个项目获评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学校成功加入全国现代住宿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并获评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卓越合作伙伴”称号。这些成绩充分证明赣州师专在校企合作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未来展望 勇担提质增效新使命

面向“十五五”发展规划和职业教育现代化目标,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继续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展校企合作广度与深度,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能示范的现代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奋力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赣南答卷”。

产教融合,不止于形式;协同育人,重在实效。赣州师专正以坚定的步伐走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前沿,源源不断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