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二十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水文勘测工技能竞赛收官

发布时间:2025-11-25 19:35  浏览量:1

11月25日,云南省第二十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水文勘测工技能竞赛在保山市道街坝水文站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省19支队伍的64名选手同台竞技,在5天时间里完成了理论考试、内业操作与外业实操三大板块的全方位比拼。经过激烈角逐,10名优秀选手脱颖而出,第1名选手荣获“云南省水文勘测工技术状元”,其余选手授予“云南省水文勘测工技术能手”称号。

竞赛涵盖11个外业实操科目

本次大赛以 "匠心创造、技能兴滇" 为主题,由云南省总工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五部门联合主办,省水利厅、省水文水资源局及保山分局共同承办。

作为检验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检验平台,本次竞赛内容设置理论考试、内业考试和外业操作三大板块,涵盖11个外业实操科目。理论及内业考试环节以水文相关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作为考试重点,内容涵盖水文测验整编、水文预报、数据处理等专业知识,重点考察选手对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的掌握程度;实操环节则紧贴野外作业实际,设置了水位流量测验、水文仪器安装调试、全站仪测量、GNSS测量瓶式泥沙取样等实战项目,选手们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从仪器架设、数据采集到成果输出的全流程操作,考验其精准操作、高效协作的综合能力。

竞赛不仅是对全省水文系统勘测技术人员能力素质的“全面体检”,也是对实战大练兵成果的“集中淬炼”,更是对新时代水文人精神风貌的“立体展示”。全体参赛队员刻苦训练、奋力拼搏、勇争一流,展现出过硬的专业素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卓越的团队精神,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竞赛首次增设无人机项目

“起飞!” 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在预设航线中平稳穿梭,精准捕捉着模拟河道的水位、流速等关键数据 —— 这不是无人机爱好者的休闲航拍,而是今年水文勘测工技能竞赛现场的精彩一幕。

与以往赛事不同,本次大赛首次专门增设无人机空中水文监测项目,让传统水文监测领域的 “江河把脉者”,正式化身驾驭天空的 “驭风者”,用科技力量重塑水文监测的全新图景。

“今年首次将无人机项目纳入全省水文勘测工技能竞赛,既是对当前水文科技发展趋势的呼应,也是为了以赛促学、以赛选才、以赛促干,推动全省水文勘测技术队伍技能升级。”大赛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无人机以其高空视野广、机动性能强、监测精度高的技术优势,在助力汛期风险隐患排查、水文测验河段巡检、应急监测巡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把“测不到、看不清、跑不及”变成“测得快、看得准、传得回”,成为水情预报、水文测验和河湖监管的空中“前哨站”。

无人机项目在全省水文赛事的首次亮相,俨然成为水文科技革新的 “展示台”。这不仅是一次技能比拼,更标志着科技正推动水文行业发生深层次变革。这种变革也展现了如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从以往水文人才培养侧重“野外实操+经验积累”到现在对“科技素养 + 跨界能力”。

“90后”选手占比超七成

竞赛场上,年轻选手成为绝对主力——在参赛的19支代表队伍64名选手中,“90后”选手占比超七成,“00后”选手占比近两成,平均年龄仅30岁的他们,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操作技能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在竞赛的各个赛场上挥洒汗水、奋勇争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水文青年的卓越风采与责任担当。

“准备,开始!”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流速仪拆装与调试项目紧张展开。选手们全神贯注,手指翻飞间,精密的叶轮、轴承被迅速分解又精准组合,每一个螺丝的松紧度都关乎数据的准确性。来自昭通水文分局的选手郭瀞鸿,额头沁出细密汗珠,手上动作却稳如磐石。“平时演练了上百遍,但竞赛氛围更考验心理素质和熟练度。”她坦言,这次竞赛是对日常积累的严格检验,更是对极限的挑战。

在无人船ADCP测流中,来自红河水文分局的选手高俊逸也毫不示弱,虽然是第一次参加竞赛,但他沉着冷静,操作仪器动作精准流畅,即便面对复杂水域环境,他仍稳稳把控每一个细节,用行动诠释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看到年轻人这股钻劲、韧劲,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省水文局正高级工程师余有书感慨道,“水文事业需要耐得住寂寞、扛得起风雨。通过竞赛,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技能,更磨砺了意志,为云南水文发展注入了创新的活力。”

全媒体记者:张小燕

编辑:姜蕾

审核:段寅彬

二审:钟玲

终审:付晓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