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这个新职业,真受追捧

发布时间:2025-11-25 18:13  浏览量:1

基地这两年出了三百多名拿得出手的无人机操作员。很多人拿到民航局颁发的执照后,直接被本地企业接走,学习和上岗的衔接做得挺顺的。

走进朔州这家培训点,最直观的就是教室和练飞场两头都不闲着。理论课不是讲概念堆一通,而是围着几个要点展开:怎么让机子按指令飞、哪些行为会违规、设备内部到底怎么跑信号。老师经常把法规条文拆成几个生活化的例子来讲,方便学员记住什么时候能飞、什么时候不能飞。实操环节更直白,场地里一排无人机,学员们先从装机开始,拆装每一个螺丝、电池接头都得亲手来,之后是调参、传感器校准,最后上场操控。遇到故障,要现场查出问题点,有的学员能从电流波形里摸出毛病,有的靠调参把姿态恢复回来。这样的训练节奏是“先动手,再修理,再总结”,教练会在旁边手把手纠正动作。

教练团队里既有刚退下来的一线技术员,也有拿着证照的执教员。负责人张俊连说,团队组合是按“能教会人上手”的方向配的,真正把操作和就业需求对齐。张俊连会把每个学员的表现记录下来,做成岗位匹配档案;合格学员的信息会推给有需要的企业。靠这个机制,学员走出去不再是拿着证书四处找工作,而是直接接到面试甚至 offer。听着就实在,学员们也更放心学技术。

有人来学跑这行,动机很现实。贺志杰就是其中一个,他说低空经济这两年火得快,岗位多、工资也不差,所以想考执照换个门路。课堂上他手脚麻利,做装配的时候眼神格外专注。像他这样的学员不算少,大多是想借这个证书换职业路径,或者在原有工作上添加一项技能。教练能感受到这一点,训练安排也偏向实用,目标清晰:能安全飞、能处理常见故障、能把证书变成工作筹码。

外部环境很关键。近几年低空经济扩展到测绘、巡检、农业喷洒、影视航拍等好几块,使用无人机的场景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监管也在跟上脚步。现在民航局对无人机有明确要求,凡是超过7公斤的机型,或者用于商业用途的飞行,必须拿到中国民航局签发的执照才能上天。这条规定一出,市场上的商业操作就不能不正规,培训需求因此被快速放大。不少企业在招聘时直接把“持证”作为硬性条件,这种需求把培训机构变成了人才输送口。

训练的细节不能草率。基地会把学员按能力分组,拟定不同难度的课程。入门组先学飞行器的受力、推进系统、控制链路,老师会用模型演示姿态变化;中级组开始做场景模拟,比如在风速变化中维持悬停、在复杂地形上空执行航线;高级组则侧重商业任务的完整流程,包含拍摄规划、数据采集、后期处理和合规申报。每一组结束都会有一套实操考核,达不到标准的要返工补训。这样的层层把关,保证学员既懂理论,也能把设备带到岗位上去用。

基地的实训场并非一块空旷地就算事。场地划分细致,有专门的组装区、调参区、模拟飞行区和故障诊断台。组装区里放着模型零件、工具箱和多套备用电池,学员们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从裸机到可飞状态的全部流程。调参区会用专门的软件显示飞控的实时数据,教练会让学员在数据波动中找到稳定参数。模拟区安装了风洞和不同障碍物,目的就是让人习惯在非理想条件下操作。诊断台则配有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训练学员读懂电路和信号变化。某次模拟故障演练,故障看起来像是电机问题,学员们一轮排查后发现是信号干扰导致的滤波异常,现场改参后机器恢复正常,这类实战经验在面试时很有说服力。

对接就业也是他们重点做的事。基地会把企业需求表单化,要求企业给出岗位职责、机型、工作地点和薪资范围,学员根据自己的偏好和能力选择投递。符合岗位需求的学员会被安排到企业的试岗期,试岗合格后进入正式劳动合同。另外,基地还定期邀请企业来讲座,带来真实的工作案例,让学员提前了解岗位上会碰到的琐碎事,比如城市航拍的审批流程、农用喷洒的安全间隔以及设备维护的耗材成本。这样一来,学员上岗后不会觉得被生活细节打懵。

关于资质和教学质量,张俊连强调不是只有理论讲师就行,现场能把设备拆了装上、能在十几分钟内定位故障的那类人更重要。为此,基地的教师队伍里既有长期在田间地头做巡检的技术员,也有从事航拍和测绘的资深操作者。每位教员都要通过教学法培训,确保把复杂的操作拆成容易学习的步骤。到目前为止,他们统计出三百多名合格学员,既有本地的,也有周边县市的,相对集中地解决了用人单位的短缺问题。

学员的日常并不奢侈。每天早上先是短时间的理论复盘,随后是半天的场地训练,午饭后通常有两个小时的设备维护课,晚上再进行数据处理练习。训练周期根据课程不同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像贺志杰准备参加商业执照考试,他把时间安排得很紧,白天练飞,晚上钻法规和案例,教练也会在关键点上给予点拨。整个过程吃力但见效快,这是很多人愿意投入的原因。

再往上看,监管与市场的双重推动让这种技能变得稀缺但迫切。企业要合规,政府要安全,学员要饭碗,培训机构就成了连接点。场地里能看到的,是一群带着目标来的人和一套尽量把“书本到岗位”链条拉短的教学体系。说白了,这活儿挺现实,也挺能立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