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集体躺平?温铁军一语戳破真相:被资本养成“工具人”
发布时间:2025-11-25 16:26 浏览量:1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怎么了?
不结婚、不生娃、不买房、不上班,甚至连上网都要匿名回复。
有人说,这是“躺平一代”,是“垮掉的一代”。可温铁军不这么看。他痛快一句:“不怪年轻人躺平,如果是我,恐怕我也躺了。”
听起来刺耳,但你发现没?这是这个时代难得的清醒者。
温铁军的话有分量。他不是坐在空调房里的清谈客,而是几十年扎根农村一线的实干家。他这番话,背后藏着资本与体制、教育与就业、农业与农村之间那盘看不见的大棋。
《摩登时代》的悲剧,成了今天的现实。
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温铁军看来,我们这套教育,从来不是真的在培养“人”,而是训练“适配系统的零件”。
从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这是句教科书里的话,但翻译成人话就是:你就是个服务机器的工具。
小时候是“不能输在起跑线”,大学拼进双一流,结果上千万本科生毕业即失业。
教育产业化,成了城市“蓄水池”,90年代末,为了分流城市就业压力,国家推动高校大规模扩招。为啥?城市青年就业压力大,要找个地方“安置”他们。
于是,职业教育被改头换面,通通升格成了“大学”。那些本来面向技能市场的培养体系,盲目跟风开设会计、法律、金融。学出来干啥?去进白领的队伍。
但现实是,企业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白领”。
就业市场早变了,教育体系却还活在20年前的经济逻辑里。
这根弦没断,只会越绷越紧——医学、师范、财经、传媒,全是高门槛,低实际;入学靠埋头苦干,毕业靠人脉关系。“学历不值钱”早不是抱怨,是事实。
那农村呢?
有人说,城市卷得没活路了,就下乡吧。别闹,真了解农村的现实你就知道,这事远没那么简单。
温铁军讲农村,一针见血:农民吃亏太多,不轻信空头支票。
你想让农民配合?行,先拿出真金白银。不是政府文件一念,开会一开,广播播一播,动员就完事。你不知道,农民“被代表”“被管理”“被示范”的次数,比你喝过的奶茶还多。
从化肥农药的套路,到乡镇企业的溃败,再到土地流转的骗局,农民不是没见过世面,而是见多了套路,心理免疫早就建立起来了。
所以,温铁军的做法,是反其道而行之。
他2003年就开始搭建“五大系统”,不是喊口号,是实打实投钱,出力,种人。
他干嘛?建老年协会,搞文化小组,帮农民孩子上学、看病、找工……用“靠谱的服务”替代“官方的宣传”。
最牛的是,他自己带头出钱,一万块投进去,是农民的百倍。风险他自己扛,收益归集体。
你不服都不行。真实,就这么有力量。
为什么信任丧失?因为你把学校变成买卖,把农村变成试验田!
教育也是,医疗也是。这两个行业都是信息极端不对称。
老百姓能做主吗?不能。你得的是啥病,吃的是什么药,你知不知道?不知道。
知识呢?学校让你报志愿,你知道哪个专业未来有出路吗?也不知道。
所以,这些系统成了“卖你看不懂的产品,还绝对不退款”的买卖市场。
医生靠恐惧收费,老师靠题库挣钱。
职业教育基础不牢,高校一夜冒出,教材东拼西凑;老师不教,学生不学,全靠背讲义、刷题库。学生60分万岁,只求熬过四年。
你去的是学校,但其实办学的是商人,灌输的是被剪辑过的信息,结局是一纸学历不顶用。
再往前推,早教、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哪一路,不是家长们焦虑着砸钱?
我们哪里出了问题?
温铁军的话之所以刺耳,是因为他说的那个“大问题”其实我们都知道,却没人愿意说清。
我们的公办教育体系,被一群“全球化精英”劫持了。
谁吸走了最多的财政教育经费?不是基础教育,不是乡镇中学,是那些top10大学。
它们为谁培养人才?不为中国,是按西方标准输出海外留学生。你要在这套体系里就职,除非你是洋学历,否则抬不起头。
体面就在海外,说中文的中国学生,活在“崇洋的教育鄙视链”里。
这有什么问题?别扯情怀,就说实用性。你要是想推进“双循环”战略,强调本土生态文明发展,靠这些结构根本做不到。
他们心不在焉,学生也觉得没希望,学历高了没工作,职业教育被瞧不起,这怎么办?
别再骗年轻人了,别再用老思路套新现实!
温铁军的话,其实是在替年轻人喊一声“不服”。
这一代人不是懒,是看穿了“你已经安排好”的人生剧本。没有希望的上升通道,没有实质的改革措施,没有公平的权力互动,凭什么他们不反抗?
教育要改,就要供给侧改革,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真让职业教育发挥作用,让基础教育公平布局,让高等教育承担就业责任。
农村要行,就要像温铁军那样—务实、透明、敢担当。五大系统网络,可以复制,可以优化,但首先得“真做”。
城里人卷不动了,乡村未来或成机会,但务必记住:你不能带着过去那套“骗一骗就信了”的态度再进村。
农民已经不是20年前的农民,年轻人也不是非得做工具人的韭菜。
温铁军说的每一句不是煽情,是一种疼醒型的清醒。他早看穿了这盘资本操纵教育、绑架就业、收割农村的“局”。问题不怪年轻人躺平,他们不过是把现实再演了一遍《摩登时代》。
现在是时候浮出水面,正视问题了。农村的希望,不是靠“激情扶贫”;城市的未来,不是靠“盲目扩招”;教育若不改革,陷阱还会连环爆。
只有承认问题,才有真正的转折。是时候给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多一点诚意,少一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