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职业年金别被误读!139个月不是领取上限,这些规则要摸清
发布时间:2025-11-25 11:05 浏览量:3
“职业年金领够139个月就没了?”近期,这个说法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群中传得沸沸扬扬,不少退休人员为此忧心忡忡,担心这份补充养老金会突然中断。但实际上,这是对职业年金计发规则的错误理解。2025年职业年金的核心领取政策并未发生变化,139个月只是计算每月领取金额的计发月数,并非实际领取的终止时间。今天就结合官方政策和实际案例,为大家梳理职业年金的真实领取规则。
先澄清误区:这两个传言千万别信
很多退休人员对职业年金的领取存在认知偏差,其中两个说法流传最广,也最容易误导人:
1. 误区一:领满139个月,职业年金就停发。正解是,领满计发月数后,只要退休人员仍在世,职业年金会从基金投资收益中继续发放,直至身故。
2. 误区二:离职后职业年金会清零。正解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离职后,个人账户会被封存,余额仍会计算投资收益;若进入企业工作,可办理转移接续,退休时依旧能正常领取。
139个月到底是什么?只是计算标准,非领取终点
大家之所以会误解,主要是混淆了计发月数和领取期限的概念。根据《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职业年金实行个人账户管理,退休后每月领取金额的计算方式为:个人账户总额÷退休年龄对应计发月数,而6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正好是139个月。
举个例子,北京某机关单位60岁退休的王大爷,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有13.9万元,按照139个月的计发月数计算,每月能领取1000元。当他领满139个月后,个人账户的本金看似已经发完,但2025年一季度企业年金基金近三年累计收益率达7.46%,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收益足以支撑继续发放,王大爷依旧能每月收到1000元。只有当他去世后,个人账户的发放才会终止,剩余余额还能由子女继承。
2025年职业年金领取方式:3种选择,选定后不可更改
2025年职业年金的领取方式依旧按照原有规定执行,退休人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种,且选择后无法变更,具体分为以下三类:
1. 按月领取:这是绝大多数退休人员的选择,也是最省心的方式。除了60岁退休对应139个月计发月数,55岁退休对应170个月、50岁退休对应195个月。即便领完计发月数,只要退休人员在世,就能一直领取,资金由职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兜底。
2. 一次性购买商业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可将个人账户的全部余额,一次性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此后按照商业保险合同的约定领取养老金,不仅能终身领取,部分产品还包含身故保障,能为家人留下一笔补偿金。
3. 一次性提取:这种方式并非适用于所有退休人员,仅针对两类特殊人群——出国(境)定居的人员,可一次性提取个人账户全部余额;退休前去世的人员,其个人账户余额由法定继承人一次性继承。
2025年职业年金的两大优化升级
虽然核心领取规则未变,但2025年职业年金在服务和管理上有两处贴心调整,让退休人员办理相关业务更便捷:
1. 投资收益公示更及时:2025年起,各地社保部门会按季度公示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收益情况,退休人员通过社保官网或手机APP,就能实时查询个人账户的收益明细,清楚了解账户余额的增值情况。
2. 转移接续办理更快捷:对于跨地区、跨单位流动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职业年金转移接续可全程线上办理,无需再跑线下窗口,办理时间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效率大幅提升。
职业年金作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第二份养老金”,直接关系到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厘清这些领取规则,才能避免被不实传言误导,安心享受这份福利。如果身边有退休的朋友还在为“139个月”的说法纠结,不妨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
你在领取职业年金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疑问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