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即实战 毕业即上岗 ——贵州财经职业学院“金基地”结出“金果实”

发布时间:2025-11-25 10:15  浏览量:2

11月25日《贵州教育报》A02版

近日,走进贵州财经职业学院数智财税代账基地,“报税期”的紧张氛围扑面而来。2024级会计专业学生王语涵正通过智能账务系统审验原始凭证——发票号码、费用备注、银行回单上的流水记录,这些真实票据构成了她每天的“真实考题”。

这样的实战场景,正是该院精心打造的50个校内实训基地的日常。近年来,学院始终锚定职业教育“实践育人”目标,秉持“产教融合‘零差别’、实训实战全接轨”理念,构建起覆盖多领域、贯穿全学段的实践育人体系,让3000个实训工位成为学生从校园迈向职场的坚实桥梁。

真账实战 淬炼硬核技能

数智财税代账基地是贵州财经职业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作为以数智财经专业群为核心、贵州省税务服务行业协会为资源支撑、贵州航信税务信息化技术为保障的一站式智慧财税平台,该基地打破传统课堂与企业实操的壁垒,让学生在校园就能接触到真实的财税业务。

基地运行以来,贵州航信核心财税指导老师带队,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轮班入驻,为省内数百家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财税服务。基地实行“双导师”负责制,校内教师夯实理论基础,企业导师把控实操质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代理记账、税务合规等核心技能。

数智财税代账基地一角

对2024级会计专业的王语涵而言,这里的真账实操与课堂练习有着天壤之别。“与课本上数据清晰、科目明确的练习题不同,真账里藏着太多‘意外’:粘贴凌乱的零散票据、模糊不清的业务备注、经营调整产生的‘非标准分录’,每一笔都要经过合同、发票、回单三重核验。”

“有次我对着一张混合销售业务的票据愣了半天,既无练习题的提示,也无可套用的模板,纠结于费用该计入‘管理费用’还是‘销售费用’。”关键时刻,企业导师周银的一句话点醒了王语涵:“做账先懂业务,看懂了业务就会做了。”从此,她养成了“追着业务问到底”的习惯,在导师手把手指导下逐渐摸清了真实业务的“门道”。

在数智财税代账基地,周银见证了很多从“手忙脚乱”到“从容应对”蜕变的学生。“有位同学把原始凭证上的20000元误录为200000元,核对多次仍未找到原因,急得满头大汗。”周银引导学生将明细账与银行对账单逐笔比对,最终让学生自主发现是录入时多输了一个零。

“这次错误比十次正确做账更有价值,会计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位同学后来分享道。这场小插曲,也让全体同学体会到“严谨细致”的重要性,更筑牢了“诚信为本、责任为先”的职业底线。

“我们要打破‘重理论轻实操’的误区,让每个学生都能练就‘上手即能用’的真本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负责人刘晓介绍,基地运营以来,实现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全员覆盖,累计服务中小企业2100余家,处理账务57200余笔,学生实操合格率达99.99%,每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一家中小微企业的全套账务处理,实现了“实训即实战、毕业即上岗”的培养目标。

AI赋能孵化“智慧工匠”

如果说数智财税代账基地是传统财经技能的“练兵场”,那么国家级RPA现场工程师专项人才培养基地,则是该院面向数字时代打造“智慧工匠”的“孵化舱”。

“启动RPA机器人,十几分钟就能完成原本需要半天的财务报表,准确率99%!”2024级RPA现场工程师班学生胡开艳展示着自己参与开发的财务决策智能分析系统,屏幕上跳动的代码与实时更新的可视化图表,清晰记录着她从“技术小白”到“准工程师”的成长轨迹。

作为教育部首批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立项学校,该院与北京东大正保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课堂采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入企业级财税系统和RPA机器人等,真实还原财务共享中心、业财融合项目部等工作场景,实现‘实训环境与企业真实场景无缝对接。’”RPA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负责人邵梅媛介绍,“而在实践中,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以‘真场景、真岗位、真业务’为核心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真实岗位中锻炼,增强对工程师职业的感知与认同,帮助他们更快适应未来工作环境。”

RPA现场工程师实战教学示范课

“第一次看代码头都大,幸好老师从简单数据分析案例带起,最后我竟能独立撰写数据采集脚本了!”2023级RPA现场工程师班学生陆海涛,回忆初入基地时的手足无措至今历历在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二下学期,她和团队用TAPD项目管理工具、Python编程与RPA技术攻克真实业务,将繁琐流程简化提效。“现在遇到复杂业务,先想怎么用技术解决,再也不退缩了。”她的话语中透着自信。

首届毕业生夏贵川将基地的学习经历称为职业生涯的“启蒙钥匙”。“在这里,我们既是‘学生’也是‘学徒’,课堂理论可以直接转化为项目解决方案。”这种“双身份融合式成长”,让他系统掌握了专业知识,更通过项目实战锤炼了逻辑思维、跨领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能力成为他求职时的重要“加分项”。

合作企业北京东大正保对学院培养的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毕业生最显著的优势是‘即插即用’,他们不仅懂技术,更懂业务场景,能快速融入企业工作流程,为企业节省了大量培训成本。”依托校企合作企业资源,基地还为优秀学生精准推送实习就业岗位,实现了“培养即就业”的良性循环。

共建“桥梁”赋能全面成长

如何让实训基地“活起来”“用得好”,真正服务于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贵州财经职业学院的答案是:坚持“共建共享、双向赋能”理念,主动对接行业协会、头部企业,构建“四维一体、螺旋递进、虚实结合、应用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实训基地成为连接校园与产业、课堂与职场的“桥梁”。

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方面,虚拟仿真和生产性实践两大板块协同发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采用与岗位、业务一致的虚拟仿真系统和脱敏真实案例,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场景的仿真实践需求,该基地还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贵州数智财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授牌现场

生产性实践基地则以“真实业务驱动”为核心,除了数智财税代账基地外,还有中小微企业财税服务中心、农村“三资”管理实践基地等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农村“三资”管理实践基地聚焦乡村财会人才培养,自2023年9月以来,累计组织120名学生深入贵州33个县市,覆盖1100余个行政村,完成2.7万项资产核查,学生在基层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今年以来,该院大力推广的云财务小管家,作为校企联合研发的财税服务平台,设有账务处理、财税风险分析等功能板块,师生可在校内就能为企业提供财税服务;而智能财税协同创新中心则聚焦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为中小微企业提供RPA财务机器人、AI智能体开发等技术支撑。

除了专业实训基地外,该院还精心打造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基地:深挖贵州红色资源,系统讲述“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红军长征在贵州”的革命故事;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基地:按照“1+1+4+N”人才培养理念,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指导等综合素养课程;非遗传承及美育协同创新中心:结合贵州非遗技艺,开设扎染、银饰制作、马尾绣等体验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金基地”结出“金果实”: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省级及以上奖项47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20余项;一批批毕业生扎根黔贵大地、服务基层一线,成为金融财税、乡村治理等领域的行业骨干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学院还举办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人才培养项目建设闭门研讨会,其创新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得到了与会专家高度认可。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实践育人体系,让‘金基地’结出更多‘金果实’,为贵州乃至全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面向“十五五”,贵州财经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邓川信心十足。

眼下,财职校园处处活力满满:数智财税代账基地内,学生们神情专注而认真;RPA实训基地里,财务机器人自动化流程高速运转;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中,无人叉车穿梭往来……

肖燕 张鑫 邱雨雨

编辑 武芮西

二审 钟俊怡

三审 赵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