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盯大模型了,这份文件里藏着未来5-10年的新职业清单

发布时间:2025-11-24 11:23  浏览量:2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

这个新文件,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和开放”进行系统部署,这份文件提到了22个场景,几乎每一条都是新机会。

为此,国务院新闻办专门召开了一次政策吹风会,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以及安徽和广东两个大省的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都叫过来,集体发声。

今天,我们请《政经参考》主理人马江博老师,来解释什么是场景,以及为什么要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说白了,这份文件对普通人选专业、就业、创业,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01

什么是“场景培育”?

首先我谈下对“场景培育”中的场景的理解,就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创新应用的具体情景。

用参会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的话说,发布会就是一个应用场景,之前记者参加发布会都是拿笔记录,现在有无线麦克风、有同声传译、有机器转录等各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这就是新场景。

那么为什么要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因为这些技术和产品没有场景,就没法推广。用李春临的话说,有些新技术、新产品刚刚出现的时候,由于缺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导致“英雄也无用武之地”。

而现在,国家就要为新兴事物提供展示应用的舞台,可以说场景就是连接技术和产品、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

李春临举了一个无人系统新技术,近年来在森林防护领域的场景应用的例子,以往森林防护要靠人工翻山越岭巡护,现在用上了无人机新设备,视野更广、反应更快。

搞懂了场景的含义,我们具体看下这个新文件,看看国家这盘“场景大棋”怎么下。

文件重点提到了5个方面的22类场景,但限于篇幅,我挑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7个场景讲一下。

02

场景一:人工智能

文件里的关键表述是,要“加快高价值应用场景培育和开放。”什么是高价值?我理解就是AI要从基础应用走向深度应用,不只是回答问题或者做个视频,而是要能解决重大需求痛点、能形成规模化应用、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

那么现在以及未来,有哪些AI的高价值应用场景呢?

比如智能制造领域的“柔性生产革命”,工厂通过AI优化生产流程,实现按需定制,来降低库存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

工信部规划司司长就提到,要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推动人工智能向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决策、运维服务等各环节延伸。

再比如民生领域,按照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发布的文件(《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7年,要形成一批临床专病专科垂直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

到2030年,基层诊疗智能辅助应用,要基本实现全覆盖,推动实现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临床诊疗智能辅助决策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03

场景二:全空间无人体系

这个全空间无人体系听起来比较晦涩,简单理解,就是将原本各自独立的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智能装备连接起来,让它们能在天空、地面、水上水下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整体,并在各个场景应用。

文件原文:

“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鼓励打造涵盖全空间的文旅、政务、物流、卫星服务等应用场景,拓展工业生产、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综合立体交通、公共服务、安全防护、农业生产等无人体系应用场景。”

我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对文件相关表述的理解:

简单说,就是让无人设备在文旅、政务、物流、卫星服务等应用场景用起来。比如,文旅里的无人机灯光秀、无人观光车;政务里的无人机巡查、无人船监测;物流里的无人机快递,甚至无人机跨城送货。

另外,要把应用扩大到更多行业。比如在工业领域,我观察到目前一些作业条件苛刻、安全风险较大的工业场景,已经用上了各种无人巡检设备,甚至建立无人工厂。

另外,这部分还强调了“稳妥有序拓展低空经济等领域应用场景”。低空经济领域应用场景很多,以应急救援场景为例,根据湾区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的研究,河南、四川等省份,已经把低空救援纳入了省级应急体系。

而且随着场景需求升级,除了应急救援无人机之外,还能带动应急通信、轻量化救援装备等细分领域发展,形成规模可观的应急低空产业集群。

04

场景三:清洁能源领域

对于清洁能源这个场景,文件的表述很有层次感。

第一层是应用场景,要“推动清洁能源在铁路、公交、环卫、重卡、农机、物流等领域开放应用”。

注意,这里列举的都是商用车和专用车,而不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很高的普通的个人乘用车。这是个新的增量领域。

第二层是基础设施,文件说要“建设清洁能源车辆运输走廊,同步布局能源供给站点”。

简单理解就是在物流干线上,配套建设充电站、加氢站等能源设施,这就像当年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一旦形成网络效应,就会极大促进产业发展。

第三层是能源管理,比如要创新“车网互动等一批应用场景”。

什么意思?我举个例子,比如电动车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在用电高峰时可以向电网放电,来获得补贴。

05

场景四:制造业

制造业场景这部分,有两个表述特别值得注意,第一个是“支持重点制造业企业向自主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产品开放应用场景”。这句话信息量很大。

过去我们的工业软件主要靠进口,CAD等核心软件,基本被国外垄断。现在要国产替代,如果没有应用场景,国产软件就没法验证优化,所以国家要求重点制造业企业开放场景,给国产工业软件试用机会。

第二个是“遴选培育工业领域垂直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

注意用词,不是通用大模型,是垂直大模型。就是说针对特定领域,比如钢铁、化工、汽车、纺织等等,训练专门的AI,让它深度理解这个行业的工艺流程、设备参数、质量标准,能优化解决实际的生产问题。

我综合判断下来,工业软件和工业大模型,是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两个关键突破口。工业软件解决的是“工具”问题,工业大模型解决的是“智能”问题。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制造。

06

场景五:智慧物流领域

智慧物流未来五年绝对是大发展领域。

这部分文件其实就说了两件事,一件是“智能”,简单说就是智慧公路、智慧港航、智慧物流枢纽等,总之,让公路能感知车流,让港口能自动调度船只;以及公路和铁路、河运和海运、铁路和水路的智慧联运。

另外一件事,就是跟前面提到的“全空间无人体系”衔接,大规模推广各类“无人”技术。比如,道路上的无人驾驶卡车、港口的无人自动装卸设备、仓库里的智能机器人仓储系统、以及配送末端的无人配送车和无人机。

这个领域除了产业发展,也能产生大量的新岗位,从研发端的算法工程师、数字孪生工程师,到进行物流大数据分析与预测的数据科学家,以及保障智慧物流运行的各种无人设备飞手、运维工程师、智能仓储管理员、物流系统调度员等,这些既是就业岗位,也是可以选的相关专业。

另外,很多区域的无人配送代理,也是一个创业机会。如果你对这方面的就业机会感兴趣,不妨多关注相关企业、岗位的招聘动态,或者了解一下当地有没有无人配送的代理加盟政策。

07

场景六:现代农业领域

这部分,文件特别强调“加快种业应用场景建设”,要“支持建设旱区、寒区、高原、盐碱地等特色种业应用场景”。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我认为,种业场景相对低调,但战略价值极高,是一个被低估的领域。

08

场景七:智慧养老场景

文件中表述的是“养老助残托育领域”,这是服务消费的重点领域。文件提出了四个关键应用场景,就是服务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远程终端服务系统、在线家庭医生药师的应用场景。

这里我重点说下机器人,现在市场上的养老机器人主要分三类,最多的是康复机器人,比如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可以穿上“机械腿”走路;然后是第二类护理机器人,尤其是洗浴机器人、大小便护理机器人;第三类是陪伴机器人,能陪老人聊天、提醒吃药、检测跌倒、一键呼救等。

这部分第一是产业机会,随着场景的丰富,这些机器人的研发制造领域,将加速发展;第二是服务运营的职业机会,养老领域需要大量懂机器人操作、维护、数据管理的专业人员,这些岗位的需求会快速增长。

09

场景资源公平高效配置

看到这里,有同学可能想问,前面提到的这些领域,特别是铁路、电网、能源场景,是不是更多是国企的机会,民企,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参与机会多不多呢?

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你注意一个贯穿全文的关键词:“场景资源公平高效配置”。文件明确要求:“促进各类主体公平高效参与场景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不得在地域、业绩、规模、企业性质等方面违规设置限制条件。”

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我的理解是,不得设置地域限制,意味着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不得设置业绩限制,说明新企业、初创企业也有机会;不得设置规模限制,就是中小企业也能参与;而不得设置企业性质限制,则代表着民企和国企要一视同仁。

而且,文件特别强调“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吸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我理解,这是在倒逼国企交出“场景特权”,国企特别是央企,掌握着大量优质场景资源——铁路、电网、石油、通信、金融,这些都是超级场景。

10

一个关键判断

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我有一个判断,供你参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提到,要深化“需求牵引+技术准入+场景验证”协同创新模式。我认为,新模式是要让市场需求来牵引技术创新,让场景验证来筛选技术路线,尽可能避免押错宝,让真正的创新脱颖而出。

我判断,这个模式将成为未来5-10年中国产业创新的主导模式,而场景政策会成为关键之一。

从地方的动作看,这个趋势已经开始显现。比如开头提到的广东和安徽这两个大省,作为场景创新的典型省份,参加了这次政策的吹风会,它们的布局很有代表性。

广东是在先进制造、海洋经济、低空经济等20个重点领域,实施全流程场景创新;安徽则是突出了量子科技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产业应用的关键时期,到今年底将落地近300个应用场景,2027年将落地1000个应用场景。

安徽同时说,将聚焦低空经济、量子信息、人工智能、聚变能源等领域组建场景实验室,打造一批“超级场景”。

对企业来说,谁在未来能拿到优质场景,对个人来说,谁在未来能更多参与场景,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而且,场景不只是“试用机会”,更是“市场准入”,所以“试点即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