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是职业消防队:宋代潜火队
发布时间:2025-11-24 10:55 浏览量:3
要是穿越回古代,你可能会发现不少让人惊呼这也太超前了的发明!北宋都城汴京的"潜火队",就是其中最亮眼的存在之一。这支1000多年前的官方消防队伍,不但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消防队,就连它的组织架构、灭火装备和响应速度,放到现在看都照样让人眼前一亮。
北宋汴京可是当时的"超级大都市",人口超百万,热闹得不行。你看《清明上河图》就知道,城里的瓦肆勾栏一家挨一家,夜市能开到深夜,连街上都摆满了小摊小贩。但繁华背后也藏着"定时炸弹",那时候的房子几乎都是土木结构,酒店门口搭的竹制彩楼更是一点就着,再加上家家户户烧柴做饭,汴京妥妥的是火灾高发区。史书记载,北宋大型火灾有两百多起,光汴京就占了四十多起。真宗年间荣王府大火更是烧了两天两夜,两千多间房子、国库几十年的积蓄全没了,连救火的人都牺牲了上千。这么频繁的火灾,倒逼北宋政府搞出了一套中国古代最完善的城市消防体系。为了对付火灾,北宋政府在全城布下了消防网。据《东京梦华录》说,汴京城每隔三百步(大概200多米)就有个"军巡铺",每个铺有5个铺兵,晚上负责巡逻,发现小火情就先顶着。最显眼的还是城里的望火楼,这些砖砌的高楼按《营造法式》标准建造,高超过30尺(约9米,相当于现在四层楼),全建在全城最高的地方。望火楼上常年有士兵盯着,楼下还盖了几间官屋,住着上百个潜火兵,灭火装备也全放在这儿,活脱脱一个古代消防站,瞭望、驻守、备装备一条龙服务。
潜火队的灭火家伙事儿可是相当齐全,《武经总要》的"火备图"里记了水桶、麻搭、斧子、梯子这些常规装备,其中水袋和唧筒绝对是当时的"黑科技":
水袋:用马牛整张皮做的,能装三四石水(大概237-296公斤),袋口绑一根一丈长的空心大竹当喷头。灭火时得靠三五名壮汉齐心协力挤压皮袋,水流就能顺着竹管喷向火场,每座城门都备了两具这玩意儿。
唧筒:宋代消防界的大发明,结构是"用长竹,下开窍,以絮裹水杆,自窍唧水",说白了就是靠人力推拉水杆就能连续喷水,原理跟现代消防泵差不多,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人力消防水枪。
其他装备:还有爬墙用的云梯、拆房子用的斧锯、钩开燃烧物的火叉火钩、固定危房的铁猫儿(就是铁锚),再加上大绳子,从灭火、破拆到救人,一套装备全搞定。
比某些小区还快的"响应速度"的灭火流程,其实已经有点现代应急管理的意思了。望火楼一发现火情,瞭望兵马上敲锣报警,不同地方的火还用锣声次数区分,找位置特别快。楼下的潜火兵接到警报,几分钟就能扛着装备出发,这速度居然比现在有些小区的消防响应还快!为了让他们跑得快,朝廷还给了不少特权:灭火时想开哪座城门就开哪座,不管是不是宵禁;路上碰到再大的官也不用让路;参与救火的官员第二天还能不用上朝。而且奖惩特别分明,灭了火有赏,要是偷懒失职,直接按军法处理,所以队伍执行力超强。
北宋潜火队在世界消防史上可是开山鼻祖级别的。那时候欧洲还是中世纪,城市里根本没有官方消防队,着火了全靠老百姓自己凑一起救。但北宋潜火队已经有了现代消防队的核心配置:专门的队员、固定的驻地、专业的装备,还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中国消防通史》都说,汴京潜火队是"我国历史上关于城市消防队的最早、最完整的记述"。更难得的是,这支队伍还坚持不麻烦老百姓",全靠国家财政养活,可见那时候的政府就有公共服务意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