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舞台上的大思政课”让文化传承“活”起来——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以“读·演·研”创新模式探索文化育人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1-23 10:35  浏览量:2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RqFpGk0H

当舞台剧《青春》中李大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呐喊响彻礼堂,当盛唐雅韵在《羽衣霓裳》的翩跹舞姿中再现光华,当专业的护理知识融入《白衣姑娘》的柔美叙事……这不仅是一场文艺盛宴,更是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打造的一堂“舞台上的大思政课”。11月21日,该院以“绎经典润心·承文脉赋能”为主题,成功举办第四届“读·演·研”文化体验活动,通过“读·演·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度融入育人实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活”起来,让思政教育“潮”起来。

本届活动以“绎经典润心·承文脉赋能”为主题,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活动将思政教育从传统课堂延伸至艺术舞台,探索出一条“场景沉浸、文化浸润、实践探究”的特色育人新路径。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RqHigAkw

突破课堂边界:打造“行走的”思政育人新场域,场景育人“触手可及”

学院大胆突破传统思政课的时空边界,将思政教育从方寸教室延伸至广阔舞台,把“艺馨楼”打造成一个宏大的、沉浸式的思政育人新场域。在这里,灯光、音效、表演共同构建起一个个富有感染力教育场景。

在红色场景中铸魂:舞台剧《青春》让革命先驱的信仰与当代青年的思考产生跨越百年的共鸣;朗诵《满江红》《生于华夏》则以雷霆之声,激荡起深沉的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直抵人心。

在文化场景中固本:从《羽衣霓裳》的盛唐气象,到《字正腔圆》的汉字风骨,再到《一纸千金》的匠造智慧,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亲身感知中华文脉的博大精深,文化自信于无声处得以筑牢。

在职业场景中赋能:护理专业的《白衣姑娘》、托育专业的《萌浴抚触操》以及展现“世界第一高桥”建设奇迹的《通途》,将职业理想、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化为可知可感的艺术形象,深化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RqJyoNls

创新育人载体:构建“读·演·研”环环相扣育人新范式,让文化传承“落地生根”

“读·演·研”模式是这堂“大思政课”的核心创新。它不再是单向的理论灌输,而是一个“悟于内、形于外、践于行”的闭环育人过程。

以“读”悟道,深挖文化精髓:引导学生深入研读经典著作与红色文本,理解其精神内核,为演绎与践行奠定坚实的理论根基。

以“演”化人,激活文化生命:鼓励学生将静态的经典转化为动态的舞台作品。无论是《本草与初心》的古今对话,还是各专业技能的艺术化呈现,都在创造性转化中让文化“活”起来,成为学生主动吸收的精神养分。

以“研”促行,贯通学思践悟:活动中巧妙设置的互动问答,将文学文化常识、四大发明、贵州地标等话题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培养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和探索能力。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RqMGr6me

育人成效显著:思政教育“润物无声”浸润,实现“润心赋能”的深层收获

这堂“舞台上的大思政课”取得了润物无声成效显著的育人效果。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极大增强,摆脱了刻板说教,如盐入水般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更鲜活、更接地气的方式抵达学生内心,让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职业使命感在参与中得到同步提升。

这场别开生面的“舞台上的大思政课”生动证明,紧跟时代、贴近学生、融入场景,让思政教育拥有可感的温度与动人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入耳入脑入心,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张华 蒋先梅

编辑 顾冰洁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