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球员逆袭?曹芳试训CBA挑战职业偏见
发布时间:2025-11-18 05:39 浏览量:3
草根到职业,梦想要怎么圆?
大家都懂,曹芳的故事之前我们多少听过,不过今天我想说的不只是他的坚持,咱不妨聊聊“草根热与职业门槛”这回事,我的观点是流量的确能带来机会,不过只有实力和适应,才能让梦想落地,这也是所有逐梦者绕不开的现实。
说到曹芳,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网红球员吧,可是,他的CBA追梦其实已经拖了十几年了,早在2015年,他就已经亮相选秀,不过没被选上,2016年他又重来,可惜还是无缘登场,接着到2019年,他28岁那年第三次冲刺,还是以失败告终,或许你会说,是因为身高限制,毕竟他才一米七六,而且还打得分后卫,这在职业篮球赛场很难获得青睐,除了身体天赋,才艺、人设和粉丝量这些看似软实力,真的能助他打破壁垒吗?
咱绕不开南京同曦这个话题,因为他们用网红流量盘活了整个球队的关注度,同曦现在可不只有曹芳,还有一堆流量球员,比如球弟、余嘉豪等,但到底是因为流量才签下他吗?还是说,球队真心想让草根圆梦呢?两者或许都有,毕竟市场需要流量,但竞技体育要看硬厮杀,这也是职业赛场的底线。
世界各地类似的案例其实不少,比如美国的“爬墙者”杰里米·林,最早他就是哈佛毕业的亚裔学生,没人愿意给机会,结果他靠着极度执着和出色表现,在NBA杀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林疯狂时期,美国甚至因为他购买了数百万件球衣,他营销很火,可是最后活下来的理由,还是硬实力和赛场适应力,还有德国足球界,前几年曾涌现几名从网红社区走出的球员,像弗洛里安·冯拉特,不过能在德甲扎根的,不过两三人,因为,光有流量没实力,最后只能赚赚短暂曝光而已,同理无论是在篮坛还是足坛,影响赛场的核心始终是过硬的本事。
可是,对于曹芳这样的“街球手”,转型成CBA球员,难度到底在哪里呢?区别远不止于战术,刚才说的对抗强度,包括防守意识、体能持续性、临场心理、团队协作,其实都和业余赛场天差地别,据一项职业联赛教练调研数据,49%的教练认为,草根选手面对正式赛场最大短板是防守,其次就是体能和战术决策,这也意味着,曹芳试训时,教练组最在意的,其实不是他花哨过人,而是他能否融入整体防线,此外还有另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在压力下发挥常规水平,这些壁垒,许多网红球员根本很难逾越。
咱也得看到,流量确实赋予了更多机会,其实在CBA过去几年,草根球员崛起的概率已经在提升,理由之一是社媒让“草根故事”能被迅速传播,然后球队可以用“人设”盘活票房和关注度,据2023赛季CBA票务平台统计,网络热度高的球队,平均主场上座率提升了17%,这说明,流量某种意义是一种“资源引擎”,不过倘若没有竞技上的突破,久而久之就只能沦为“快餐明星”,就像某些短视频火爆一时的球员,也没人记得他们。
要圆梦靠的不止流量,其实更要脚踏实地,比如曹芳这次加盟同曦试训,他除了得打败内心的质疑,其实还得真刀真枪地拼每一节防守,每一次突破,每一回体能对抗,为了能圆梦CBA,其实他过去十年没放弃训练,根据他自己访谈,平均每年变换4—5个俱乐部寻试训机会,有时被淘汰,有时也被临时召回,这种坚持本身就很不容易,对于任何一个逐梦者来说,能在30岁以后依然追逐职业舞台,这种勇气和耐力,本身就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
这件事带来的启示不只是篮球,对于所有行业,流量时代给了草根翻盘的机会,最后决定生死的,还是实力加上适应力,譬如你在音乐圈、科技界,甚至是职场,其实也是如此,比如短视频让普通创作者获得舞台,不过要长远发展,你还得守住内容质量,这和曹芳的奋斗逻辑一样。
年龄从来不是绝对障碍,曹芳34岁还在冲击顶级赛场,其实也印证了,那就是梦想没有标准版本,只要愿意坚持,每个人都有机会,或许,未来会有更多热血草根被看到,也许有人走进职业舞台,有的人最后只能成为达人的标签,但无论结局如何,只要拼过了,其实都值得被尊敬。
综上来说,流量和机会未必都归于明星,其实草根也能借势翻盘,不过真正能站住脚的,最后还是得靠实力和不断适应,这一点,无论在哪个行业都一样。
那么说回来,其实你会不会愿意,哪怕面对一次次失败,仍然选择一条艰难坚持的路,就像曹芳那样,去为了梦想拚尽全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