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临沂费县秋月梨直播助农专项”的实践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5-11-21 19:13  浏览量:3

“2025年产季,俺家8亩秋月梨线上卖了2万多,比去年多赚了近一倍!”看着抖音电商后台的销售数据,临沂市费县薛庄镇昊岩村果农谭树宝难掩喜悦。这一变化,源于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开展的“乡村振兴·青年有责”秋月梨直播助农专项活动的精准实施。该活动以学校牵头当地政府和企业成立的“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为纽带,形成了“选品-品控-直播-物流-分析”为一体的农产品直播基地,打造“费县秋月梨”区域品牌雏形,破解了当地梨农“销售难、溢价低、能力弱”的痛点,更探索出一条“校企协同、育人为本、长效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成为高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生动范本。

学校总体引领,锚定果农痛点破题,开展精准实施

围绕费县薛庄镇昊岩村梨树种植产业,2024年6月,学校组建校地联合调研团队,深入费县薛庄镇昊岩村及周边3个乡镇,走访150户秋月梨种植户,精准锁定三大核心痛点:传统销售过度依赖批发商,果农议价能力弱面临“优质不优价”问题;电商平台流量分散,传统线上销售吸引力下降,导致优质梨果滞留,果农增收受阻;无统一产品标识,品牌效应欠缺。

痛点明晰后,学校牵头成立“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经济与管理系整合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以及商务管理等专业资源,依托将实施对象聚焦到昊岩村50户核心种植户,形成“农户有需求、学校有能力、政策有支撑”的三方契合点-既响应国家“数商兴农”和山东省“乡村振兴电商赋能行动”,又将智慧商贸专业群实践教学延伸至乡村振兴一线,实现“助农”与“育人”的双重目标。

专业协同驱动,采用1+3+N模式,助力果农增收

项目的创新核心,在于打破了传统专业教学的壁垒。学校将经济与管理系下属的电子商务、商务管理、现代物流、大数据与会计四大专业力量整合,按照真实工作业务流程,组建了功能明确的实战团队,上演了一场智慧商贸专业群的“集团作战”。

项目采用“1基地+3团队+N农户”特色帮扶模式。其中,“1基地”即学校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为项目提供摄像机、补光灯等直播设备,以及销量监测系统等数据平台;“3团队”分别是实践教学团队,由智慧商贸专业群教师组成,负责直播运营、品控教学、数据分析教学等;实践学生团队由20名经济与管理系学生组成,驻点费县薛庄镇昊岩村开展直播运营;本地协作团队由村委会干部与服务中心负责人构成,衔接农户需求、协调本地资源;“N农户”则采用2名学生对接5户农户,后期可逐步扩展的结对方式,确保助农活动直接触达种植端。

全链条赋能下,项目成效显著:2025年产季,费县薛庄镇昊岩村秋月梨销售额达50万元,是2024年的5倍,带动50户农户户均增收1万元;一级果线下售价从2.5元/斤提升至3.8元/斤,溢价超52%;物流破损率降至3%以下,消费者差评率不足2%,复购率提升至15%。

政府企业筑基,全面开展社会服务,扶助品牌建设

在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的支持下,项目团队举办了多场“农户直播入门培训”,成功孵化助农账号30个,为后续产季梨果销售奠定基础。2025年产季,多名种植户掌握了直播账号搭建、产品讲解、订单处理全流程技能,自主开展直播50场,覆盖人数超3万人。同时,编写《秋月梨直播运营手册》,设计“话术模板”“选品标准”等标准化工具,30名种植户熟练掌握标准化分拣技术,120名种植户会通过电商平台查看订单数据与消费反馈,农户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

项目团队联合费县树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昊岩村秋月梨打造“鑫磐石”品牌,设计统一包装箱与Logo,制定选品标准,推动农户实现统一包装、统一品控。同时,通过费县融媒体中心宣传报道,在抖音、视频号发布“秋月梨采摘”“体验果农的一天”“秋月梨花样吃法”等短视频100余条,累计播放量超200万次,致力于推动“费县秋月梨”从“无名小卒”变为“区域特色品牌”。

青年力量激发,积极投身社会课堂,实现实战育人

在这一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场域从教室扩展至企业一线。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镜头前,将课程知识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产品讲解;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分拣中心,主导设计包装与优化发货流程;商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学生则负责市场对接与数据复盘。除了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项目更成为了他们创新创业的“孵化器”。谭相阳、冯婧、林清玥等一批同学,以在项目中积累的实战经验,在“互联网+”“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舞台上屡获殊荣,实现了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实践基地从“教学型”向“教学+服务型”深刻转型,社会服务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同步增强。通过共建实践中心,校地企协同培育了本土直播团队,并通过科学的利益反哺机制,将人才与模式永久留在当地,形成了“人才赋能产业、产业反哺育人”的长期闭环。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多专业协同、实战化育人、校政企共赢”的探索证明,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可以实现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向赋能。展望未来,学校计划将这一“山信模式”进行标准化提炼,推广至更多县区及特色产业,力争在2026年前新增10个标准化帮扶点位,培育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直播品牌。同时,联合更多财经类院校构建“山东高校助农直播矩阵”,最终打造一个可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政府背书的产教融合新范式,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扎实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