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内坐“冷板凳”:是职业终点,还是“带编修行”的开始?

发布时间:2025-11-21 14:55  浏览量:3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vS8RJp0ta

在体制内工作,被安排到边缘岗位、坐了“冷板凳”,这事究竟该怎么看?我在机关待了十几年,见过各式各样的人在这个处境下的不同选择,倒是有一些实在的体会。

有人说这是仕途的终点,也有人说这是人生的新起点。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对,关键看你是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那些能把“冷板凳”坐踏实的人,往往是想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不只有提拔这一条路。

我们单位的老王就是个例子。他年轻时也在核心业务处室待过,后来被调到档案室。刚开始大家都觉得他完了,他自己也郁闷过一阵。但慢慢地,他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每天准时下班回家陪家人,周末研究怎么提升钓鱼技巧,最近还开始学书法。有次聊天,他说:“现在反而觉得挺好,工作按部就班完成,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

这种状态,其实就是很多人说的“带编修行”——人在编制内,心在生活里。工作照样完成,但不再为晋升焦虑,把省下来的精力用来经营自己的生活。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这种状态。

我也见过相反的例子。有位同事从热门的综合处调到了后勤部门,整个人就垮了。以前在重要岗位时,电话响个不停,请示汇报的人络绎不绝;现在办公室冷冷清清,他整天没精打采,做事也提不起劲头。有次在食堂遇见,他叹气说:“感觉自己成了透明人。”

这种落差确实很难接受。特别是在体制内,职位往往不仅代表权力,更关系到一个人的面子和社会认同。

其实,无论在哪个岗位,最重要的是守住本分。

我认识的一位老科长说得实在:“岗位可以冷,但心不能冷。”他在机关工会一待就是八年,每件小事都做得认真细致。组织文体活动、慰问生病职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时间久了,大家反而特别尊重他。

“带编修行”不是混日子,而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找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点。该完成的任务要认真完成,该负的责任要主动承担。这不是做给谁看,而是对自己负责。

说到底,坐“冷板凳”这事,关键看你想要什么。

如果你志在仕途,那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如果你更看重生活质量,那么这个位置反而给了你更多自由。最怕的是既不甘心现状,又不去改变,整天在抱怨中度过,那才真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我们单位快退休的老同志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人生就像天气,有晴有雨。晴天好好干活,雨天就静下心来读读书。重要的是无论在什么天气里,都要活得踏实。”

在体制内工作这么多年,我越来越觉得:位置的热与冷都是暂时的,内心的充实与安宁才是长久的。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