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不敢离职?你恐惧的不是找工作,而是未知的不确定性
发布时间:2025-11-20 19:28 浏览量:2
有位在律师事务所干了15年的大姐,比阿特丽斯,一心想当合伙人,把青春全扑在公司上。
俩合伙人还是她孩子的教父教母,逢年过节一起庆祝,妥妥的“工作家庭”既视感。
结果呢,公司说不升就不升,哪怕外面有更好的机会,她还是纠结毕竟待了这么久,感情太深了,走了感觉像“背叛家人”。
好多人都这样,在一家公司待久了,就跟谈恋爱似的,哪怕对方变了心,自己还念着旧情。
但咱得明白,公司和员工的关系,本质上是“价值交换”。
你给公司干活,公司给你钱和发展机会,这是双向的。
可好多人只想着自己对公司的忠诚,却忘了问问,公司对咱忠诚吗?要是哪天咱没利用价值了,公司能不裁员?
所以啊,咱得定期给这段“职场感情”做个体检,问问自己:公司给的福利、机会,真的符合咱的需求吗?认可咱的价值不?别一门心思扑在公司上,冷落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比如电视新闻记者,天天想着“记录时代”,加班加点是常事,节假日?不存在的,工资还贼低。
可即便这样,好多人还是咬牙坚持,为啥觉得离开就是“背叛使命”,自私。
但说白了,公司的使命是公司的,咱的生活是自己的。
你熬夜写稿,累坏了身体,公司会心疼吗?大概率不会,人家只会催你赶紧出稿。
咱得拎清楚,工作的意义是啥。
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还是为了给公司的使命当“工具人”,要是一份工作让你天天压抑,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就算听起来再“高大上”,也得好好想想值不值。
就像那些离开新闻行业的人,不是放弃了理想,而是明白了自己更想要啥比如健康,比如陪伴家人的时间。
工作嘛,得让咱自己觉得有意义,而不是被公司的“使命光环”套住,动弹不得。
好多人舍不得离职,还有个原因怀念过去。
刚进公司的时候,氛围好,领导好,发展机会多,可后来公司变了,新领导来了,战略变了,团队散了。
但咱还是不想走,为啥脑子里全是过去的美好回忆,觉得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公司会变回原来的样子。
就像谈了个初恋,后来分手了,只记得对方的好,忘了当时为啥分手。
但现实是,公司就像人,会成长,会变化。
咱得面对现实,别活在过去的梦里。
把刚入职时的公司和现在的公司列个对比表,看看哪些变了,哪些没变。
要是变得连咱的职业目标都不符合了,还留恋个啥?咱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怀旧的。
与其盼着公司变回过去,不如想想自己的未来,别让“记忆滤镜”挡住了咱的视线。
现在好多公司给员工股权,限制性股票、期权啥的,说是“留住人才”,其实说白了,就是用利益把你拴住。
比如你手里有期权,得等几年才能行权,这期间哪怕工作再糟心,你也想着“再熬熬,等期权到手”。
可你算过账吗,扣除税和行权成本,能拿多少钱?要是为了这点股权,把身体熬坏了,值吗?有个互联网大厂的朋友,为了等期权,天天996,最后累出病来,医药费都花了不少,更别说耽误的职业发展机会了。
咱得明白,股权是公司给的“甜头”,但不是“卖身契”。
算算账,看看离职后的新机会,能不能补上这部分损失,再加上职业发展、健康这些隐性成本,综合考虑值不值得。
别被眼前的利益蒙住了眼,丢了长远的发展。
好多人不敢离职,就是害怕未知。
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怕适应不了新环境,怕重新开始。
尤其是30岁左右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压力更大,更怕离职后的不确定性。
但咱得想想,留在烂工作里,就不痛苦吗?每天上班像上坟,心里压抑,对身体、家庭都不好。
其实,恐惧来源于不了解。
咱可以把离职后的步骤拆解开来,先更新简历,参加行业活动,了解外面的机会,慢慢积累信心。
就像学游泳,一开始怕水,慢慢下水练习,就不怕了。
离职也是一样,别想着一下子搞定所有事,一步步来,把未知变成已知,恐惧就会减少。
再说了,咱有能力,有经验,怕啥?外面的机会说不定更好,别让恐惧挡住了咱的退路。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意思:离开烂工作难,不是因为咱没能力,而是被情感、利益、恐惧这些“枷锁”困住了。
咱得冷静下来,分析分析自己到底为啥离不开,这些理由到底站不站得住脚。
工作是为了让咱生活更好,要是一份工作让咱天天痛苦,那咱就得有勇气说“再见”。
别被那些“隐形枷锁”拴住,咱的职业发展,咱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