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温度的学校,先做有温度的校长
发布时间:2025-11-20 15:19 浏览量:4
建设有温度的学校,先做有温度的校长
2025年11月19日 18:59 浙江
以下文章来源于校长内参 ,作者姚嘉庆
校长内参 .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一个好教师就是一种好教育!
文/姚嘉庆
成为“有温度的校长”、孕育“有温度的教师”,核心不在于投入多少资源,而在于是否愿意“蹲下来”看见教师的真实需求。
建设有温度的学校,从来不是靠口号式的宣传,而是靠管理者将对教师的关怀,落进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细微处。
校长的温度,体现在看见教师的隐性需求。唯有先让教师被温度包裹,他们才能将温暖转化为教育的耐心与热情,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这份“先暖教师”的管理逻辑,对每一所追求温度的学校而言,都具有可复制、可践行的参考意义,下面我就以三个真实案例谈谈如何“先暖教师”。
饭盒存暖护中餐
教学楼里,陪餐教师捧着餐盘从食堂走向教室的身影,是许多学校常见的场景。食堂到教室的短短百米路,足以让刚出锅的饭菜散掉大半热气。等餐盘到了教室,米饭早已失去软糯的口感,青菜凉得发蔫,连热汤都会结上一层薄油。这在春夏时节还好,在秋冬季节就成了一件令人“心凉”的事情。
冷饭入胃,不仅让教师下午的教学状态大打折扣,更会悄悄磨掉他们对陪餐环节的耐心——以往提醒学生“光盘”时多是严肃说教,面对学生剩饭时也少了几分温和引导。
有温度的校长,定能敏锐捕捉到这份“冷饭里的委屈”。三年前,青蓝青华实验小学校长在教职工调研中得知陪餐教师的困扰后,当即决定:为班主任及陪餐教师统一购置保温饭盒,由食堂工作人员提前将热饭热菜分装完毕,在午休前送到各楼层指定地点。
这份举措没有复杂的流程,却精准解决了教师的痛点。
从此,当教师再打开保温盒时,米饭带着热气、颗粒分明,青菜鲜绿、菜香四溢,汤品里也还留存着出锅时的滚烫。
从此,捧着热饭的教师,不再急于催促学生“快吃”,而是会先问一句“汤凉了吗?老师再帮你添点儿热汤”;老师看到学生剩饭,也会笑着分享“今天的菜特别香,多吃些才有精力学习”。
当教师的胃里被温暖,教育的语言也变得柔软。保温盒里这不起眼的温度,最终悄悄改变了教育的姿态。
图源 Daniel Norin
中医把脉舒劳损
教师总是长期伏案备课、批改作业、制作课件,使得腰背酸痛、肩颈劳损等成为教师群体的“职业病”。
这些“职业病”不仅影响教师的身体健康,更会悄悄消耗他们的教学热情——
教师总是长期伏案备课、批改作业、制作课件,使得腰背酸痛、肩颈劳损等成为教师群体的“职业病”。
这些“职业病”不仅影响教师的身体健康,更会悄悄消耗他们的教学热情——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工会在校长的支持下,每学期都邀请专业中医理疗团队走进校园,为教师提供免费的问诊、把脉与理疗服务。
从肩颈推拿、腰背热敷,到针对劳损的康复建议,理疗师傅会根据每位教师的情况进行定制服务。四十分钟的理疗时间里,教师们暂时放下教案与作业,在舒缓的音乐中缓解身体的疲惫,僵硬的肩颈慢慢放松,紧绷的神经也随之舒展。
这一小小的举动,带来的远不止是教师身体上的舒缓。接受理疗的教师,不仅会有意识地在忙碌间隙站起来活动身体,还会在课中带着学生一起说笑放松:“老师活动活动肩颈,你们也伸个懒腰”。
当教师的身体疼痛被缓解,他们对学生的耐心也随之回归——不再因疲惫而敷衍回应,不再因劳损而降低教学投入。
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保障教育质量的基础。它无需复杂的模式,只要对接本地理疗资源、定期组织服务,便能让教师感受到被看见、被关怀。
写真留韵焕新颜
开学之前,教师们的身影总是穿梭在教室、办公室之间。在“连轴转”的节奏里,教师们往往无暇顾及自身形象——头发随意、衣领歪斜、脸上挂着黑眼圈,甚至连衣服都只是随手抓起一件便出门。
当老师们偶尔路过玻璃窗,瞥见自己潦草的模样,难免会给本就繁忙的日子降低心情值。同时,这份“不精致”也影响着老师们的教学自信,让老师们站上讲台时少了几分神采,与学生互动时也多了些许拘谨。
好的印象往往来源于好的形象,校长看到了老师们的这份需求。于是,今年秋季开学前,学校提前通知:“将组织拍摄职业形象照,大家可整理仪容、搭配服装,展现教师风采。”
消息一出,教师们纷纷抽出时间收拾自己:修剪头发、认真护肤、找出压箱底的得体衬衫。拍摄当天教师们展现出的笑容与状态,让彼此感到“眼前一亮”。
今年教师节,学校还把写真照片冲印成摆台,作为礼物送到每位教师手中,成为教师办公桌上的“精神加油站”,它时刻提醒着教师:再忙,也别丢失自己的风采。
图源 Daniel Norin
对每一所学校的管理者而言,这份“温度管理”的逻辑都清晰可循:解决教师的“小痛点”,就是激发他们的“大热情”;温暖教师的“心与身”,就是温暖学生的“灵与魂”。
当校长把关怀落进三餐、健康与形象这些“小事”里,教师便会把这份温暖转化为课前备课的用心、课堂教学的耐心、课后陪伴的真心。如此,何愁“有温度的学校”不能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