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深耕农业职教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11-20 09:15 浏览量:3
五年来,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工程系锚定“为乡村振兴育人才、为农业产业赋动能”核心目标,以党建为魂、以职教为基、以融合为径,在人才培养、科研服务、教学改革、师资建设、国际合作等领域深耕细作,交出了一份“扎根农业、服务乡村”的亮眼答卷。
党建引领强根基 统筹发展聚合力
五年来,现代农业工程系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党建+业务”双驱模式,将党的建设与教育教学、科研服务、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党支部推动党员教师深耕一线、攻坚科研、服务乡村,形成“党建引方向、业务促振兴”格局,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保障。通过党员技术帮扶队、“党建+产业”调研等,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实践优势,为后续工作锚定方向。
创新育人模式 产教融合结硕果
坚持“产教融合、工学交替”,与贵阳德康农牧有限公司共建现代学徒制试点,打造“学校教学+企业实训+岗位实践”育人体系。学生在校学理论、企业练实操,毕业即获得适配岗位,多名学生扎根贵州农业企业,成为乡村产业“生力军”。
以“以赛促学”为抓手,技能竞赛屡创佳绩。“黔牛牛团队”获得2024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优秀团队;学生获得“世界技能大赛畜牧与水产赛道”铜奖,第八届“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二等奖,累计获得省级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等多项荣誉,覆盖畜禽养殖、茶叶加工、食用菌等领域,夯实服务乡村硬实力。
特色成果树标杆,针对贵州高原农业特色,探索产教协同背景下“三爱三能+三进四融”茶匠育训模式,以“爱农业、爱乡村、爱农民”为理念,培养具备“能种、能加工、能经营”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获得2024年贵州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现代农业劳动教育教案入选省教育厅优秀案例。
科研服务强产业 乡村振兴显担当
科研平台实现突破。构建“省-市-院”三级科研体系,聚焦安顺肉牛养殖技术,获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牵头建设安顺市肉牛养殖重点实验室,打造区域技术核心平台;承担安顺市“两城三基地”项目、市级科研项目及院级项目10余项,覆盖畜禽种业、茶叶种植等乡村重点产业。
社会服务精准落地。组建省、市科技特派员、基层农技员服务团队,为各县区企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开展农民素养提升、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等培训。案例《党建引领技术驱动助肉牛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入选省职教优秀案例,获得贵州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总决赛二等奖。
深化教改强内涵 对外交流促提升
共建平台聚资源。整合“产学研用”资源,牵头成立中国高原山地生态畜禽种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国高原山地生态畜禽各类产教融合共同体、安顺民间制茶技艺产学研联盟等;中小学职业体验基地等项目获贵州省职业教育“技能贵州”行动计划项目立项,与遵义职院联合主持省园艺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扩大服务辐射范围。
优化课程与团队,建成多门混合式、项目化课程,畜牧兽医团队获评“贵州省优秀教学团队”,获批贵州省制茶技能大师工作室、黔匠工坊等项目,以“大师带徒”培养实操能力,输送技能型人才。
打造“双高双能”教师队伍,多名教师晋升教授、副教授,获农业领域高级技能证书,引进4名专业人才,90%以上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乡村服务或科研,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撑。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对外交流。组织师生参与“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活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桥见”贵州东盟青年人文交流活动等;展示贵州农业特色,与巴基斯坦高校共建中巴产业人才培训中心,开展肉牛养殖培训;教师孙新明入选中埃援外项目专家,赴埃塞俄比亚开展农业职教援助,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
五载耕耘,安顺职院现代农业工程系以农业职教为笔、乡村振兴为卷,书写生动实践。下一步,该系将继续聚焦贵州乡村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培育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晓璇
编辑 梅世桂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