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长征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南昌职业大学机关党委组织党员赴于都开展红色走读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19 21:44 浏览量:2
(赣鄱儿女网讯 谢乾龙 侯芳芳 报道)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近日,南昌职业大学机关党委组织机关党员一行40余人,在校长助理张明的带领下赴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赣州于都开展红色走读活动。全体党员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感悟初心使命,在精神传承中凝聚奋进力量。
于都河畔,长征丰碑巍然矗立。1934年10月,8.6万余名红军将士在此星夜集结、渡河北上,开启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这片红土地镌刻下永恒的精神印记。党员们怀着崇敬之心,首先前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在入口小广场与集结广场,通过讲解员的细致介绍,详细了解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纪念园的建设意义以及当年红军云集于都的壮阔场景,仿佛置身于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气氛庄严肃穆。全体党员整齐列队,向革命先辈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的不朽功勋。面对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大家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于都河畔,既是对初心使命的郑重回望,也是对革命精神的坚定传承。随后,党员们绕行纪念碑一周,在静默中感悟先辈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
东门渡口的石阶上,承载着红军渡过于都河的英雄记忆。在这里,党员们聆听了红军夜渡于都河的感人故事,参与了《于都河畔寻初心》现场教学,深刻体会到当年红军将士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与于都人民“军民团结一家人”的鱼水深情。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个个生动的沙盘模型,系统展现了长征从酝酿到出发的完整历程,让党员们全方位、深层次地感悟了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走进毛主席长征前夕居住过的何屋,大家在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的一砖一瓦间,感受着革命领袖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
红色土地上的新变迁,见证着初心使命的传承。党员们来到“最美乡村”潭头富硒小镇,实地参观潭头社区的新农村风貌,深入了解于都依托富硒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真切感受红土地上的新“硒”望。在红军后代孙观发老人家中,党员们与老人亲切交流,坐上总书记曾坐过的“幸福平安椅”,聆听《总书记到我家》的现场教学,在朴实的话语中体会党和国家对革命老区的深切关怀,感受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带来的丰硕成果。
夜幕降临,于都长征大剧院内座无虚席。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以震撼的视听效果与精湛的艺术演绎,重现了红军集结出发、浴血奋战的壮阔历程,将长征精神具象化地呈现在舞台之上。党员们沉浸其中,被红军将士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泪水与掌声交织,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决心。
次日,党员们奔赴祁禄山红军长征小道,开展“重走长征路”体验式教学。在5.2公里的小道上,大家沿着先辈足迹,在崎岖山路中亲身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深刻感悟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牺牲、敢于奋斗、敢于胜利”的优良作风。
体验结束后,专题研讨会在登贤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召开。党员们结合两天的红色走读经历,纷纷畅谈感悟体会。大家一致表示,长征路上红军将士攻坚克难的意志,正是当前学校迎战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将把长征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以更饱满的热情履职尽责,主动对标评估要求,在各自岗位上查漏补缺、精益求精,为评估工作添砖加瓦。校长助理张明作总结讲话,他指出,于都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是淬炼党性、滋养初心的生动课堂。此次红色走读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也是一次全面的精神洗礼。
他强调,全体机关党员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刻把握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注入灵魂;要立足机关工作实际,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师生、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尤其要聚焦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这一关键任务,把评估工作当作当前的“长征路”,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干劲,带头熟悉评估指标、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人人关心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人人贡献评估”的浓厚氛围;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把迎评促建的过程转化为提升办学质量的过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机关党员的智慧和力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此次赴于都开展红色走读活动,让南昌职业大学机关党委的党员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学习中坚定信念。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赓续长征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学校事业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