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师说 | 名师风采录】陈国强:打破课堂边界,重塑职业教育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11-28 11:08 浏览量:3
精于工,他是技术理论的传授者
匠于心,他是产教融合的践行者
手把手,他是专业技能的授业者
心连心,他是学生成长的守护者
他就是智能汽车学院的陈国强
今天
让我们走进他的教育世界
聆听一段关于坚守、技艺与传承的职教故事
技能匠心的“追光者”
陈国强,一名在讲台上坚守二十年的教育工作者。他始终站在技术前沿,将行业最新动态转化为学生手中的实用技能,实现从“教师”到“双师”的跨越。
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三电”系统,从日常教学到竞赛指导,他始终是学校汽车专业最坚实的“顶梁柱”。 从教以来,他以专业为基、以坚守为舵,为一批批学子铺就通往未来的技能成才之路。
因材施教的“点灯人”
每个学生都有潜力,关键是要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陈国强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将对个体的尊重与对教育的责任,融入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细节。
课堂上,他创新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模式,将上百个真实维修案例改编成教学剧本,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沉浸式掌握技术要点。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他坚持利用课余时间手把手指导,从工具使用到故障排查,耐心浇灌每一颗成长的种子。
职教改革的“先行者”
“教师不进步,学生就会落后”——这句朴素的信念,驱动陈国强在二十载从教路上始终保持着敏锐的学习力与改革魄力。 四十多岁的他,为紧跟新能源浪潮,主动放弃假期参加“双师”培训。白天随工程师下车间实操,夜间整理案例、编写方案,最终带回20余个真实故障案例与完整教学体系,成为学校教学改革中当之无愧的“领头雁”。
他不仅是新知识的汲取者,更是教学资源的建设者与转化者。 他牵头建成学校首间新能源汽车实训实验室,自主编写《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并率先开设专业课程,助力学校在区域职教赛道抢占发展先机。
他的教学创新始终围绕“实效”与“赋能”展开。 通过引入仿真软件实现“虚实结合”教学,建立“师徒制”促进生生互助,并积极推动“1+X”证书制度落地,使所带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稳定在95%以上,以扎实成效践行着“让学生真正掌握未来所需能力”的教育承诺。
产教融合的“筑桥人”
陈国强始终坚信,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脉搏同频共振。 他不仅是理念的倡导者,更是行动上的“资源连接者”,通过主动对接12家汽车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系统构建了“工程师进课堂、学生下车间”的双向机制。
他的实践更延伸至“校企互哺”的深层互动。 他带领团队年均为企业培训员工200余人次,助力解决技术难题,以专业服务实现反哺。通过持续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他让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影响力同步提升。
用实力铸就辉煌
陈国强老师在职业教育领域潜心耕耘,结出丰硕成果。他倾力指导学生成长,不仅帮助学生在省市级技能竞赛中屡获殊荣,更在2024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勇夺高校组银奖,本人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他主持的教改项目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编写的校本教材荣获省级优秀教材奖。凭借卓越表现,他多次获评校级年度优秀教师,并入选省级以上荣誉先进个人名单。这些成绩见证了他对职教事业的热忱与担当,彰显了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的专业风采。
一方教室,一间车间,一颗匠心,一生坚守。陈国强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汽车职业教育,用专业点亮学生前程,用热爱点燃职业理想,用责任诠释师者担当。
愿这份坚守如星火,照亮无数学子的技能报国之路;愿这束匠心之光,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沃土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