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认错!理想汽车营收暴跌36%,职业经理人体系翻车了
发布时间:2025-11-27 16:31 浏览量:1
昨天晚上,理想汽车开完三季度财报会,李想在电话会上说:“过去三年,我们搞错了。”
我看了下数据:营收274亿,去年同期是430多亿,跌了36.2%;利润从去年盈利28亿,变成现在亏6个多亿。交付量9.3万辆,同比掉了39%。
这成绩单,李想这个认错来得是晚了点,但终归是想明白了。
他说的啥?说过去三年理想一直在学职业经理人那套,结果发现根本不适合,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全面回到创业公司那种打法。
听着挺励志,但都是被数据逼出来的。
理想前七年,用的就是创业公司那套,拼命狂奔,决策快,执行猛。到了2022年,可能觉得公司大了,该学学成熟企业了,就开始搞职业经理人体系。
开会要做PPT汇报,层级多了,信息传得慢了,决策链条也长了。本来创始人团队直接拍板的事儿,现在得经过几轮会议,几个部门扯皮,等决策下来,市场早变了。
大家开始追求内部指标完成,而不是真正给用户创造价值。典型的大公司病,你以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其实只是在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理想这次翻车,表面看是管理模式的问题,往深了说,市场不给你试错机会了。
2025年10月,理想交付3.17万辆,同比跌38%,环比跌6.4%。这是连续第五个月同比下滑,而且首次被蔚来和小鹏同时超越。
理想以前可是蔚小理里最能打的那个。
销量目标就更扎心了,截至10月,理想全年交付目标只完成了51.4%,剩下两个月,基本没戏。
产品这块,理想靠增程技术起家,现在要转纯电,推出的i8和i6两款车,市场反应平平。i8发布时没啥爆点,i6上市后交付量也没起来。
问界靠着华为的技术和渠道,直接把理想的市场份额给蚕食了。
理想以前引以为傲的“冰箱彩电大沙发”配置,现在已经是行业标配。你有的别人都有,你没有的别人也有,你拿什么跟人家竞争?
理想这次翻车,表面看是管理模式的锅,实际上暴露的是你没有技术护城河。
蔚来和小鹏当年起步时,都选了最难啃的骨头。蔚来搞换电,小鹏搞智能驾驶,虽然烧钱烧得厉害,但至少建立起了自己的技术壁垒。
理想靠增程技术打天下,本质上是个过渡方案,市场窗口期一过,立马就原形毕露。
你看雷军造车,第一次就选最卷的纯电轿车市场,被各路厂家围剿得价格都不敢公布。但人家愿意啃硬骨头,因为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真正的竞争力。
理想选了个当时竞争没那么激烈的增程市场,赚了点快钱,结果现在被问界这种后来者直接降维打击。
理想内部可能也意识到增程没前途,所以才硬着头皮去做纯电。但你之前在纯电技术上投入太少,现在想追已经来不及了。技术积累这东西,不是你说追就能追上的。
李想这次认错,态度倒是挺诚恳,但市场只看结果。你说要回到创业模式,好,那我问你几个问题:
你的L系列销量为什么持续下滑?是因为管理模式,还是产品本身竞争力不足?
你的纯电车型i8和i6为什么卖不动?是因为职业经理人体系拖累了产品研发,还是压根就没找准市场定位?
你未来几年靠什么活下去?继续吃增程的老本,还是真能在纯电市场杀出条血路?
这些问题不解决,光调整管理模式没用。就算真回到创业模式,团队能不能适应又是一回事。
那些已经习惯了职业经理人体系、习惯了按部就班做PPT汇报的中层,能一下子切换到创业公司那种快节奏高压状态吗?
市场不等人,2025年的新能源车市场,小米、华为、比亚迪这些玩家各个虎视眈眈,留给理想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窄。
李想这次认错,看起来是在反思管理模式,实际上是被市场教育了。职业经理人模式也好,创业公司模式也罢,都只是工具,关键还是你有没有真本事。
理想最大的问题不是管理模式错了,而是技术积累不够,产品竞争力不足,市场反应太慢。
你要是真有特斯拉那种技术优势,管你用什么管理模式,照样能打。
回归创业模式能不能救理想,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还是靠取巧而不是硬实力,这个坑早晚还得再踩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