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大跌36%,理想汽车重回创业模式
发布时间:2025-11-27 11:40 浏览量:2
理想汽车创始人 李想
作者 | 余生
来源 | 邱处机
“过去三年,我们非常努力地让自己变成职业经理人的治理体系,却变成了越来越差的自己。”
在11月26日理想汽车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想宣布:从今年四季度开始,理想汽车将坚定地回到创业公司的管理模式。
这是李想为步入第二个十年的理想汽车做出的第一个关键选择,也是公司在经历挑战时期的重大变革。
据最新财报,理想汽车第三季度营收为274亿元,同比下降36.2%;其中车辆销售收入259亿元,同比减少37.4%。当季净亏损超过6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高达28亿元。
这份成绩单与理想汽车曾经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李想和他的团队必须做出改变了。
01
“断崖式下跌”
2025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遭遇了自成立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第三季度汽车总交付量为93,211辆,同比减少39.0%。这一数据清晰地反映了市场需求的疲软和竞争压力的加剧。
营收表现同样不容乐观。第三季度车辆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5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13亿元下降37.4%,环比第二季度也减少了10.4%。断崖式下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盈利能力方面更是出现了逆转。理想汽车从去年同期的净利润28亿元,变为净亏损6.24亿元。这种由盈转亏的状况,暴露了公司在转型期面临的多重压力。
车辆毛利率为15.5%,而2024年同期为20.9%。剔除理想MEGA召回预估成本的影响,第三季度的车辆毛利率会是19.8%。虽然仍保持正值,但较往年明显下滑。
对于2025年第四季度,公司预计车辆交付量为100,000至110,000辆,同比减少37.0%至30.7%。这表明理想汽车管理层对短期前景仍持谨慎态度。
02
重回创业模式
在电话会议上,李想深入阐述了他对组织管理的思考,这也是理想汽车面对困境的第一个关键选择。
“理想汽车在过去的十年里,最初的7年是创业公司的管理模式。随着规模的扩大,到了我之前创业所没有经历过的营收规模。在2022年前后,很多人都会建议我们走向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模式。”李想回顾道。
过去三年,理想汽车努力向职业经理人管理体系转型,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李想直言:“过去三年,我们非常努力地让自己变成职业经理人的治理体系,逼迫自己接受各种变化,但是我们却变成了越来越差的自己。”
在他看来,创业公司与职业经理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治理体系,与管理流程和组织结构无关,而是管理理念和要素的差异。
“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可以非常成功,但是需要三个要素:第一,行业和技术周期相对稳定;第二,企业的行业地位领先且稳固;第三,创始人和创业团队要么没有动力干了,要么已经不在了。”李想分析道。
而创业公司的条件恰恰相反:行业和技术周期在发生巨大变化;行业格局不确定,企业还不是领先者;创始人和创业团队每天还在投入地努力工作,充满动力。
李想认为,在人工智能重塑各个行业的今天,理想汽车所面临的环境和自身特点更符合创业公司的条件。
“从1998年开始,我有27年的创业公司的管理经验,而且从来没有在任何大企业中以职业经理人的方式工作过。”李想表示。
03
四大核心
回归创业公司的管理模式,理想汽车将聚焦四大核心方面。
第一,更多的对话,深度的对话,而非更多的汇报。
“在高度变化中,深度的对话是提升认知和大胆决策的关键要素。”李想强调。
第二,聚焦用户价值,而非只是交付。
“对用户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值得交付,而不仅仅是完成各种交付的任务。”李想指出。
第三,持续提升效率,而非占有更多的资源。
“去年花10块钱做的事情,今年就要花8块钱去做,从而才有更多的资源去做短期不创造收入的长期投资和能力建设。”李想解释道。
第四,要识别关键问题,而不是创造信息不对称。
“只有价值增加了,效率提升了,关键问题解决了,才可以在高度竞争、高度变化的环境中持续满足用户的需求。”李想表示。
李想还特别提到,英伟达和特斯拉今天仍以创业公司的方式管理。“如果全世界最强的那些公司都可以使用创业公司的管理方式,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呢?”
04
面向未来
尽管面临短期业绩压力,理想汽车在研发投入上仍保持强劲。
根据财报,理想汽车季度研发费用30亿元,全年研发投入预计120亿元,其中AI领域投入超60亿元。
这一投入规模在新势力车企中保持领先,体现了公司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重视。
在李想的规划中,理想汽车面向未来的第二个关键选择是重新定义产品。
“面向未来十年,我们的产品到底是什么?是电动车?是智能终端还是具身机器人?”李想提出了这个根本性问题。
理想汽车的选择是让车变成物理世界的具身智能产品,说白了就是机器人。
在李想的设想中,汽车机器人不仅可以开车,还可以每天迎接你,帮你停车、帮你充电,给你开关车门,无微不至地为你提供便捷体验和关怀。
它还可以扮演父母助理、乘务员的角色,“就像小时候妈妈一直在我们身边的照顾和关怀。”
为支持向“具身智能”的转型,理想汽车在技术路径上做出了第三个关键选择——聚焦物理世界的具身智能。
理想汽车CTO谢炎在电话会议上透露,公司自主设计的M100 AI推理芯片正在进行大规模系统测试,预计明年商业化。
“与基础模型编译器和软件系统协同设计后,性能成本比将达到当今高端芯片的三倍以上。”谢炎表示。
与此同时,理想正在开发用于物理AI的车辆基础模型,专注提升感知、理解和响应能力。下一代平台和芯片的开发也已经启动。
在新能源车市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理想汽车正通过加大AI投入,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022年,理想汽车从垂直职能组织“进化”为矩阵型组织,被视为公司从1到10成长期的标志。如今,李想要带着理想汽车回到创业模式,这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在新形势下的升级。
在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中,李想和他的理想汽车能否凭借创业模式,克服短期困难,实现向“具身智能”的转型,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