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教授OUT了!刘纪鹏力推职业独董,10年经验和全职在岗
发布时间:2025-11-27 02:35 浏览量:2
最近A股市场不太平,康美药业案刚过,又冒出不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儿。
这背后,独立董事这个角色突然成了焦点。
有人说他们是摆设,出了事就辞职,没啥用。
但刘纪鹏教授不这么看,他最近提出的独董制度改革方案,说不定真能改变这个局面。
现在的独董确实有点尴尬,刘纪鹏自己就有体会,他2000年开始当独董,后来因为监督不了干脆辞了上海和江西两家公司的活儿。
为啥辞,还不是因为独董大多是大股东找来的,拿人家的钱,怎么好意思说坏话?去年康美案里那5个独董被判连带赔偿,吓得一堆人赶紧辞职,这事儿闹得挺大。
监事会取消后,独董的担子更重了。
以前好歹有监事会分担点监督工作,今年元旦起全交给独董主导的审计委员会了。
可问题来了,90%的独董都是兼职的大学教授、律师,一年去公司连10天都待不够。
就这么点时间,能发现啥问题,刘纪鹏管这叫"停尸检查",等发现问题公司都快退市了。
最头疼的是监管总慢半拍,ST紫晶造假25亿,独董愣是没发现,直到退市才被追责。
刘纪鹏老说,现在的监督就像医生等病人死了才来解剖,早干嘛去了?5400个独董盯着4800多家公司,按理说不该这么被动。
要解决问题,得先改独董怎么选。
刘纪鹏推动建了个独董人才库,现在已有1.2万人。
以后上市公司得从库里挑,选3个给6个候选人,大股东说了不算。
这招有点像美国纳斯达克,人家早就用第三方推荐独董了。
进库还得有门槛,没关联关系、有专业资质,每年还得考核,不合格就踢出去,给钱的方式也得改。
以前大股东定工资,独董哪敢不听话?刘纪鹏建议让独董协会定标准,按公司市值分级,一年5到20万。
今年沪深交易所新规要求薪酬单独披露,还得说明跟责任匹不匹配。
这样一来,独董腰杆能硬不少。
对了,现在独董责任险参保率也上来了,从15%涨到42%,总算不用光靠勇气履职了。
监督得往前挪挪,刘纪鹏说独董要盯紧"四大罪":操纵股市、虚假上市、虚假信息、挪用资金。
今年有家新能源公司的独董就靠定期核查,发现子公司挪用资金,及时上报保住3个亿。
监管层还搞了个履职信息系统,独董每月得写监督日志,系统自动抓异常交易。
本来想靠人盯人,后来发现技术手段更靠谱,独董职业化是个大方向。
现在兼职太多不行,刘纪鹏呼吁发展职业独董,允许一人兼任3到5家公司,比现在多两家。
美国标普500公司的独董85%是全职,年薪中位数35万美元,咱们差远了。
今年试点了200个职业独董,要求10年以上金融或法律经验,还不能有其他全职工作,效果咋样还得看看。
改革试点已经有效果了,去年到今年,试点公司的财务造假举报少了三分之二,信披违规率降了不少。
股价波动小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多了8个百分点。
这说明市场还是认治理改善的,但阻力也不小,有些大股东怕独董权力大了影响自己说了算,故意不配合。
还有45%的独董缺企业管理经验,证监会正搞履职能力认证,慢慢补短板吧。
刘纪鹏建议分阶段推进,先在科创板、创业板试,2025年再推广到全市场。
还得改《公司法》,明确啥情况独董能免责,区分故意失职和过失失误。
毕竟谁也不想辛辛苦苦干活,最后莫名其妙背锅。
总的来说,独董制度改革就是要重新分配权力,让独董真正能替中小投资者看住公司。
选人、给钱、监督流程都改了,才能从摆设变成守护神。
要是真能落地,到2026年A股违规率有望降一半,独董专业履职率能到80%。
到那时候,股市可能真能靠公司基本面上涨,而不是瞎炒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