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05秒的逆袭!——访第六届吕梁职业技能大赛应急救援(水域救援)技术状元王帅
发布时间:2025-11-27 10:21 浏览量:3
□ 本报记者 韩笑
11月中旬的吕梁,寒意已悄然弥漫。吕梁市应急综合救援支队的会议室里,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王帅黝黑的脸庞上,眼角的晒痕记录着几个月集训的艰辛。
这位刚在第六届吕梁职业技能大赛应急救援(水域救援)项目中斩获桂冠的“吕梁技术状元”,正循着记忆的轨迹,将那场激动人心的比赛故事娓娓道来。
“现在想起当时的场景,心里还挺感慨的。”王帅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飘向窗外,思绪瞬间拉回了8月20日的比赛现场。
“比赛那天我从早上就开始等了,”王帅笑着回忆,“刚开始心里特别忐忑,总担心发挥不好,越想越紧张。”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看着身边选手陆续登场,他却慢慢平静下来。“后来我就告诉自己,别想太多,只要按平时训练的来,不碰到桩就行。”
这份从容,源于一个月的刻苦磨炼。从七月下旬开始,如意湖的湖面每天都会出现王帅的身影。早上8点到12点,下午3点到6点,一天6小时的训练雷打不动。“七月的太阳太毒了,湖面没有遮挡,一天下来皮肤就晒红了,没过几天就脱了皮。”王帅挽起袖子,手臂上深浅分明的肤色印记清晰可见,“晚上洗澡时一碰水就疼,但既然报了名,就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训练中,王帅把每一次绕桩都当作实战。为了精准把控橡皮艇的方向和速度,他反复练习正向“S”型绕桩与反向倒退绕桩的衔接,琢磨着每一个转弯的角度、每一次油门的力度。“反向倒退的时候最难,视线受限,还得准确绕开浮标,只能靠平时练出来的手感和对赛道的熟悉度。”无数次的起艇、绕桩、停靠,让他的手臂练得酸痛,却也让驾驶技术在千锤百炼中愈发娴熟。
比赛当天,当终于轮到王帅登场时,他没有急于出发,而是细心地检查起比赛用的动力橡皮艇。“我发现那艘艇经过多轮比赛,气已经不太足了。”于是,他立刻向主办方提出申请,要求为橡皮艇补充打气。“动力橡皮艇的气压直接影响操控性,速度和转向都会受影响,参加比赛就得做好万全准备,不能放过任何细节。”正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举动,为他的稳定发挥埋下了伏笔。
哨声响起的瞬间,王帅握紧动力橡皮艇的操控杆,身体随着艇身微微前倾。马达轰鸣中,橡皮艇如离弦之箭划破如意湖的水面,在浮标组成的“S”型赛道上灵活穿梭。
当艇体完全冲过终点线时,计时器定格在2分05秒。
“真的很意外,这个成绩比我平时训练快了近20秒。”王帅说,或许是心态放松的缘故,也或许是长期训练积累的厚积薄发,这场超水平发挥的比赛,成了他职业生涯中难忘的印记。
这份沉稳与细致,早已在四年的应急救援工作中深深扎根。2021年,退伍军人王帅加入吕梁市应急综合救援支队自然灾害大队,从此踏上了守护生命的征程。“刚开始出任务时也会怕,尤其是面对森林火灾、地质自然灾害和矿井事故时,看到生命在眼前消逝,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的声音低沉了些,“但见得多了,就更明白应急救援的意义,我们多练一分技能,群众就多一分希望。”
生活中的王帅,是个喜欢挑战的人。休息时,登山、游泳是他最爱的项目。“我就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越有挑战的事情,越想试试。”也正是这份对挑战的热爱,让他在得知职业技能大赛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其实没太想着一定要拿名次,重要的是准备比赛的这个过程,能学到很多东西,也能和其他选手交流经验。”他笑着说,比赛不仅是一次竞技,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这次夺冠对我来说是荣誉,更是激励。”谈及未来,王帅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我会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名应急救援队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人民需要,我都会第一时间冲上去。”
会议室里的阳光渐渐西斜,王帅的讲述也接近尾声。这位在橡皮艇上追风逐浪的“技术状元”,他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坚守与不懈的努力中,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而在吕梁应急救援的战场上,像王帅这样的救援队员还有很多,他们日复一日地训练,时刻准备着奔赴每一个需要救援的现场,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守护着一方水土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