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职业“背债人”、中介做局、银行放水,是馅饼还是陷阱?

发布时间:2025-11-26 02:29  浏览量:1

央视点到职业背债人做局细节:53岁白户被包装贷到48.2万到底咋搞的

电视里说得很直,焦点访谈把“职业背债人”这条链子掰开了。

一个叫黄某礼,53岁,打零工,征信是白的。

中介凑上来,丢一句话:能从银行整到八十万,代价就是成“老赖”。

他点头了,图那点到手的现钱。

中介有一间小房,桌上压着一摞复印件,打印机咔咔响。

收入证明、工资流水、还款记录,全给他“做齐”。

那天是工作日,下午两点,把人领到一家银行营业厅,客户经理对着材料扫一眼,说“要得”。

房贷一下批了34万。

钱到了卡里没几分钟,转得飞快。

中介拿一块,炒房客拿一块,客户经理那边也有人拿。

黄某礼就盯着问:我能拿多少?

中介说,放心,有你的,比打工强。

换言之,卡面热闹,兜里还是空。

过了没多久,又走了一遍路,装修贷、农户贷也整起,总数48.2万。

黄某礼摆明了不打算还。

老婆在旁边小声问一句:欠这么多,孩子以后读书咋整?

他甩手,说不慌。

亲缘这块,火气不大,心里结着。

节目抛了个时间线,先房贷,接着装修贷,再是农户贷,前后没拖太久。

目标专挑手头紧、征信干净的人。

有人插话,说以前见过“职业闭店人”,先低价促销收钱,再把法人换成这种背债人,关门走人,套路一脉相承。

银行这头也不是没影子。

节目里提到有农商、农业、邮储这些案例。

当地金融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出来说话:贷前核实没做扎实,虚假申贷材料没看出来。

这话听着刺耳,换句话就是审核松快了。

柜台边现场像流水线。

背债人坐下,客户经理递笔,签三处,按四次手印。

电话回访有脚本,问用途,他照着念。

工资流水是打印的,厚了一指,数字抄得工整。

不晓得的人看着像真的。

村里人还有人夸他会来事,说不准哦真有门路。

亲戚看见他卡里蹦出几十万,眼睛一亮,真心的以为翻身了。

第二天再看,余额归零。

这误解,比欠款还要尴尬。

再说,中介和银行客户经理到底咋搭上的,节目没把具体名字摆出来。

到底谁在牵线,谁在分账,目光都聚到这堆人身上了,口径却很紧。

有人问有没有保护伞,他压着没回。

案子还在查,涉案金额一把一把往上加,地方上类似的还有。

有人觉得是馅饼,有人说是坑。

第三人看过去,这事儿看起来轻巧,实际每一步都可能把人往名单里按住。

你怎么看,愿不愿意背这个债?

说不准哦,接下去咋发展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