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职场“互踩”乱象:职业道德底线亟待重筑

发布时间:2025-11-25 20:49  浏览量:1

在影视行业光鲜表象之下,职场“互踩”与职业道德失范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从剧组到传媒公司,权力博弈、利益争夺与专业伦理的缺失,正在撕裂行业的信任根基。

职场“互踩”:权力游戏的畸形产物

某古装剧拍摄现场曾爆发激烈冲突:一位资深演员因不满新人演员戏份增加,联合制片方修改剧本,将新人角色边缘化,甚至在片场公开贬低其专业能力。

这种“以势压人”的案例并非孤例。某头部传媒公司内部,两位制片人为争夺项目主导权,互相举报对方“违规操作”,导致项目停滞半年,最终双双离职。

这种“互踩”不仅消耗团队精力,更让年轻从业者陷入“站队”困境,职业成长路径被严重扭曲。

数据揭示更深层问题:某影视行业调研显示,62%的从业者曾遭遇职场霸凌,其中38%涉及“资源垄断型打压”,如故意隐瞒关键信息、截留合作机会等。

更讽刺的是,某视频平台2024年内部审查发现,15%的晋升案例存在“踩踏式竞争”——候选人通过贬低同事能力、虚构对方失误来获取晋升机会。

职业道德失范:从片场到屏幕的连锁反应

某职场真人秀中,导演为制造戏剧冲突,要求演员用脚踩踏另一名演员身体,以表现“角色张力”。

这一场景引发舆论哗然,观众质问:“艺术表达必须以践踏尊严为代价吗?”。

更令人震惊的是,某剧组被曝出“性骚扰产业链”:从群演到主演,部分人员借“讲戏”“对动作”之名实施越界行为,某女演员在拍摄亲密戏时被男演员擅自加戏触碰敏感部位,导演却以“艺术需要”为由要求其“忍耐”。

传媒公司的伦理失守同样触目惊心。某头部平台为抢占市场,默许编辑团队抄袭竞争对手的原创内容,甚至将“洗稿”纳入绩效考核;

某影视公司为压低成本,要求编剧同时撰写多个项目,导致剧本质量断崖式下滑,某IP改编剧因逻辑漏洞被观众骂上热搜,豆瓣评分跌至3.2分。

重筑底线:从制度到文化的系统性变革

破局需多管齐下:法律层面,2025年生效的《影视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明确禁止“职场霸凌”“性骚扰”等行为,违规者将纳入行业黑名单;

行业层面,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推出“德艺双馨”认证体系,将职业道德纳入从业者评级标准;企业层面,某传媒公司率先试点“透明化晋升机制”,所有评审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候选人须公开承诺“不参与恶性竞争”。

当某剧组因尊重演员意愿调整亲密戏份获得观众点赞,当某编剧因拒绝“赶工注水”剧本赢得同行尊重,我们看到:行业的未来,不在于流量数据的短暂狂欢,而在于每个从业者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唯有如此,影视职场才能从“互踩”的泥潭中抽身,走向真正尊重专业、守护尊严的良性轨道。

我是图文创作人“职问职答周静修”,欢迎关注我,专门为您撰写职业教育领域文章。

#求职就业破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