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考研人数公布,又跌停了

发布时间:2025-11-24 18:07  浏览量:1

11月24日,教育部官网发布部署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的信息,在信息中公布了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43万。考研报名总人数在2023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2025年下跌50万后,2026年再次下跌45万。历年考研人数图表,放置于文末

图源:教育部官网

一些网友十分高兴,认为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考研人数下降,代表着录取难度下降。很多网友则对考研大幅降温表示了不解,认为在学历贬值愈演愈烈的今天,为什么考研人数在下降呢?

考研人数下降有两个方面的主因,一个是高校保研率在持续上升,相当多985高校的保研率都在3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了50%以上,211以及一批有保研资格的院校,保研率也都在上升。名校生有保研通道,再加上一部分留学,基本上消化的差不多了。考研的主体主要是非985或非211的普通院校学生。名校在保研名额增加的情况下,留给考研生的名额会减少,让想考名校的学生失去了兴趣。

另一方面则是考研性价比理念在逐渐的影响着考生,投入产出错位影响到了考研积极性。在以前,研究生=高薪是深入人心的,但随着近些年学历贬值越来越快,内部少人感叹3年后硕士毕业找的工作可能还不如现在本科找的好。即使热门的公务员体系,名校博士、硕士考公去街道办的例子很多,为什么不是在本科的时候去考。再加上如果考研考不上名校,很多人觉得竞争力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考研备考需投入大量的精力,有的人刚入学就准备考研,少的也要准备一年半载,“二战”“三战”考生花费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更高;而且现在随着专硕占比越来越高,一些学校对专硕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例如不提供宿舍,有些专业的专硕学费高昂,让普通家庭考生望而却步。

图源:AI生成

在前些年,随着研究生大量涌入市场,学历贬值似乎越来越猛,造成不少原本本科有就业意愿的学生被裹挟着加入考研大军。不少研究生毕业后发现,自己毕业后找的工作和待遇还比不上当初选择就业的本科同学,或者因为期望值过高导致找工作不理想。2024年智联招聘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硕博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是44.4%,而本科生是45.4%。

考研“降温”潮并非偶然,而是国家政策、就业市场的变化所带来理念转化,标志着大学生更加积极、深刻的从“学历崇拜”转向“价值匹配”的思考,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次深刻思考。

在考研人数下降后,大学生们该怎么应对呢?要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职业发展、专业情况区别分析,理性分析。既不能被裹挟着考研,也不能被裹挟着放弃考研。

例如需要很强实践和动手能力的专业,不怎么设置研究生学历门槛的专业,应避免沦为读研而考研的“应试机器”,可优先选择实习去积累经验,打磨实操技能例如市场营销等等。对于学历有喜好的,可以等就业一段时间有了资本积累后,去读个在职研究生。对于有高学历门槛的专业例如临床医学、理学学科等对学历要求高的领域,读研仍是必要选择。

考研降温不是学历无用,而是就业市场的反馈效应让大学生更加理性思考职业发展的体现,彰显着现代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体现着国家研究生教育从规模向质量发展的趋势。文凭可能是敲门砖,但真正的职业竞争力从来不是文凭。在理性回归的时代,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只要清晰地规划和认真为之准备了,都能找到自己的理想发展路径。

备注:文中如有引用的图表,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编者观点,带有局限性,不作任何决策依据。

图源:软科,版权归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