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称俱乐部欠薪,俱乐部:球员不职业,双方各执一词谁欠谁钱?
发布时间:2025-11-24 15:39 浏览量:2
上周六,青岛海牛在最后一场比赛中战平浙江队,成功保级。这本该是全队庆祝的时刻,但球队的喀麦隆前锋兰克尔-泽却不见了。
原来这位老兄根本没参加这场关键比赛,人家直接去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还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我不想继续留在一家拖欠这么多工资的俱乐部。”
这话一出,炸锅了。
你说我欠薪,我说你耍赖
兰克尔-泽的说法很直接:俱乐部承诺的工资没给够,所以他选择离开。他还放话要把这事闹到国际足联去。
但俱乐部这边也有一肚子苦水。知情人士透露,这位外援“毫无职业道德”,经常在比赛前一两天突然提要求,不给钱就不比赛、不训练。
更夸张的是,一位自称是兰克尔-泽翻译的人站出来爆料说,这位前锋还欠着他和队友的钱。借了队友5万元一直没还清,甚至连翻译的雨伞、背包和袜子都拿走了。
特殊待遇引发争议
俱乐部承认,确实给了兰克尔-泽特殊待遇。他来中国时,俱乐部不仅给他买了商务舱机票,还给他5名亲友也买了商务舱机票,这些都已经超出了合同规定。
兰克尔-泽本赛季表现确实不错,加盟后打进7球助攻2次,是球队保级的重要功臣。但俱乐部觉得,球员不能仗着自己有功就随意提要求。
而球员方面则认为,既然我出力了,俱乐部就该按时足额发工资。双方各说各的理,谁也不让谁。
中超小俱乐部的生存困境
这事背后,其实是中超小俱乐部普遍面临的资金难题。
青岛海牛确实存在工资发放不及时的情况,用俱乐部的说法是“延迟发放”,而不是“欠薪”。但对刚加盟的外援来说,晚发两个月工资就已经是欠薪了。
中小俱乐部财力有限,做不到像上海海港、申花那些豪门俱乐部那样月月按时发薪。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越没钱越留不住好球员,越留不住好球员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没钱。
这场风波没有赢家
现在看来,这场纠纷已经对青岛海牛造成了实质影响。主帅李霄鹏在保级成功后选择辞职,外援席尔瓦也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告别感言。
更麻烦的是,经过这么一闹,未来还有哪个外援敢来青岛海牛踢球?就算来了,俱乐部又该如何管理?
这场纠纷很可能要闹到国际足联去,无论最终谁赢谁输,青岛海牛都要面对一个现实:如何在有限的财力下,建立更职业的管理体系,避免类似纠纷再次发生。
对中国足球来说,这样的事件也不是第一次了。如何让俱乐部更职业化,让球员更有保障,这条路还很长。
保级成功本该是新的开始,但现在却变成了一地鸡毛。对青岛海牛来说,保级只是过了第一关,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