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持证上岗!浙江首考长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327人赴考
发布时间:2025-11-24 12:48 浏览量:2
11月23日,浙江省首场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校区正式开考,327名考生齐聚于此。作为国家明确长期照护师职业标准后我省落地的首批认定考试,此次考试标志着浙江长期照护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迈入实质性阶段。
连日来,记者先后采访多位考生,走访浙江省长护险指定机构与主管部门,探寻这场民生考试背后的政策暖意以及浙江破解“失能照护难”的实践探索。
长护险养老护理员为失能老人梳头
长期照护师是干什么的?与长护险如何衔接?
“罗奶奶,我来看您啦!”11月20日,护理员张明霞如约敲响了罗奶奶的家门。杭州桐庐的清晨微凉,但张明霞的声音却透着暖意。见到张明霞,罗奶奶用力努了努嘴角,喉咙里发出含糊的声音。
83岁的罗奶奶被阿尔茨海默病悄悄“偷走”了清晰表达的能力,话少又迟钝,只能缓缓挪动脚步,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大多时候卧病在床。好在她符合桐庐长期护理制度的重度一级标准,每月能享受至少25小时上门居家护理,杭州桐庐金色年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张明霞便成了她的护理员。
每次准备喂食前,张明霞总会把一切打理得妥妥帖帖:备好温热软糯的餐食、柔软亲肤的围兜、温度适宜的温水,同时搭配一把契合老人吞咽习惯的小巧浅勺……
“我们平时给老人提供的护理项目共有41项,全是照着《杭州市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项目及标准》来的,涵盖清洁卫生、营养摄取、排泄护理等方方面面。”张明霞告诉记者,她在养老行业摸爬滚打了好几年,早就拿到了高级养老护理员证,但现在还只能被叫做“养老护理员”,暂时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长期照护师”。
《杭州市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项目及标准》 受访者提供
要了解长期照护师的具体工作,不妨先厘清其与长期护理制度的关联。长期护理制度,全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和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而作为新职业工种,长期照护师则是适应长期护理制度发展而设立,是指运用基本生活照料及护理知识、技能,在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场所,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功能维护、心理照护等服务的从业人员。
2024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发布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首次将这一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明确从初级到高级的技能要求和职业发展路径。
张明霞介绍,以前行业里大家考的都是养老护理员证,今年浙江首次开设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就像开车必须有驾照一样,想从事这份工作就得“持证上岗”,才算真正跟上了行业的专业化步伐。
考试都考些什么?哪些人可以报考?
本次考试严格依据《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版)》,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两大考核方式,围绕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生活照护、基础护理、应急处置、功能维护、对症护理、心理照护等方面开展考核,并为合格人员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据了解,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此次浙江省首考为初级等级认定,今后省内还将开设分考场,减轻考证成本。
想要参加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通常需要先参加规范培训。根据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五级/初级工不少于40标准学时;四级/中级工不少于24标准学时;三级/高级工不少于16标准学时。
“6月份报完名,我便前往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理论加实操的培训。”有着五年长护师服务经验的杭州考生周红兰向记者坦言,自己非常清楚专业技能对失能老人的意义,当得知浙江省首场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正式开启,她第一时间主动报名,还对照国家医保局、人社部等部门发布的考试大纲,将指定的理论教材逐字逐句钻研透彻,只为让自己的照护服务更规范。除了专注个人备考,她还和单位的伙伴们利用工作间隙互相切磋、组团练习。这份对职业认可的共同追求,让每一位考生都格外重视这场行业“入门考”。
《长期照护师基础知识》 受访者提供
随着浙江省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长期护理保险的民生保障作用愈发凸显。自2016年浙江开展试点以来,它已让不少失能老人享受到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照护。2024年,浙江出台了全省长护险制度实施方案,实现了全省域推进、职工居民待遇一致、异地照护及评估、“多评合一”等四个“全国率先”。
作为长护险试点较早的省份,2025年浙江已实现全省参保缴费全覆盖。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长护险参保人数达5279万人,定点长护机构达1610家,护理从业人员达4.3万人。与此同时,失能人员异地居住、照护需求日益多元化等新特征逐步显现,对长护险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民生保障的重点工作,浙江已连续4年将长护险参保纳入省级民生实事项目,而开展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正是浙江响应国家战略、破解老龄化难题的关键举措。浙江省医保局相关工作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展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通过统一照护服务技能标准、规范认证流程,将提升长期照护师的能力水平,破解以往相关技能人员“数量不足、结构失衡、技能不均”以及“制度落地但服务跟不上”等问题,更好地保障长护险待遇享受人员的合法权益。
持证赋能,如何激活照护行业新生态?
“这次我们集团一共21人参加考试,平均年龄约45岁,大家非常踊跃。”首场考试现场,记者遇到了浙江金色年华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建国。作为企业管理者,他不仅主动报考,更看重这场考试对行业发展的深远意义。
在朱建国看来,持证上岗让长期照护从业者有了官方认证的“专业身份”,既能迅速破解行业进入初期的低门槛,更能推动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与技能的全面升级,增强这一人才紧缺行业的吸引力。长期照护师的职业化,不仅有助于显著提升照护服务质量、减轻家庭照护压力,更能推动为老年人构筑有尊严、有质量的幸福晚年生活,让银发群体在专业照护中感受到温暖与尊重。
朱建国告诉记者,职业认证带来的正向激励已在行业内逐步显现。“现在,不少护理机构将护理员薪酬绩效、职务晋升等与服务规模、质量及自身学历、职称、资质、工作时间等挂钩,鼓励更多肯付出、有技能的专业人才加入护理员队伍,全面提升队伍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浙江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鼓励长护服务机构结合自身用人需求,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果,优先聘用并合理安排任用取得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同时,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直接与从业人员的薪酬绩效、职务晋升挂钩。”未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果或与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等深度衔接,形成更为完善的技能人才发展体系,让长期照护师“有前景、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