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所铁道职业本科诞生,历史性突破,这个“冷门”选择要火了
发布时间:2025-11-23 04:12 浏览量:2
9月28号那天,吉林有一所学校在校门口正式换牌子,会场里人挺多的,新生排着队宣誓,很多人都来记录这时刻。这事刚开始让我不敢相信,中国到现在才出现第一个以铁路为主的职业型本科院校,我就这么想了很久。
把时光倒回去看,这所学校的年龄挺大,它的前身可以一直往前追到1948年,那时候就开始培育铁路方向的人才。到了1961年的时候,在当时已经有本科段的教学存在,学校的名字也曾经叫过“吉林铁道学院”,后来发展走向出现改变情况,2005年学校被中央交给了地方来管,2006年的等级变成高职专科层次,今年二月份教育部门同意恢复本科这一级别教学,并且九月底就挂上了牌匾,这样走了一趟从本科回到专科再到本科的过程,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问题,反映出这几年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态度有所变化的情况。
再来看全国情况,2019年国家批了第一批职业本科院校一共十五所左右,之后每一批次慢慢变多,现在大概六十所左右的职业本科高校。有人说今年底可能达到八十三所的样子。还有人说国家也出了招生目标,在二十五年前要把职业本科学校扩招到五十多万名学生,这个速度比普通本科生的扩张速度快很多。
吉林这所新挂上牌子的学校,第一波就安排了六个本科专业,方向全部和轨道交通有关联,像是高速铁路工程、信号控制技术、运营管理以及城市轨道车辆等等这些专业都被包含在内头绪里边儿,偏向实操与工程技术的专业设置,适合那些想要进到铁路或者地铁这样的系统当中去工作的人。
从行业端来说也是有现实依据的,我查到的数据是2024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67亿元左右,增长了一成。而到了2025年的第一季度铁路的投资也是一直在增加,在1300亿左右,这么大规模且连续不断的投入相关岗位和技能需求是不会降低太多,这点也可以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出,2024届高职毕业生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的就业满意度排第一,近九成,像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学校,多年来毕业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成8上下浮动,超9成的学生进入国企或大型企业工作。用数据来说明职业教育对口就业很吃香。
聊起谁适合走这条路,能分成几类。一类是高考分数在普通本科线附近上下的学生,像四百八十到五百三十分左右的考生,有上本科的想法但又怕选了普通人本白瞎资源的人。第二类就是动手能力比较强,不喜欢纯粹做理论学习,喜欢边干边琢磨的那种类型的学生。第三类则是家里一般般的情况,想要孩子早点去上班减轻家庭负担的家庭,在这之中对准铁路、地铁或者国企系统的人来说,职业型本科生往往更容易得到青睐的原因是专业契合度高、实践经验丰富且容易上手。
有一点需要说清楚,职业本科并不是一条“退路”,或者说是救命稻草。把它当成一条主要的路径去考虑才合适一点。只要学生自己愿意学技术、愿意好好训练,在这条路上还是有相对稳定的就业出路和发展空间的。反过来讲,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学校里面,如果学生不思进取、不愿意学习的话,也很难有什么好的结果出来。教育的效果与学生的个人态度有很大关联。
面子问题常常是家长做决定时的拦路虎,很多家庭把985、211这些名校看得比任何职业教育还重。能理解,名校带来的社会认同感的确会给家长带来安全感,但现实是毕业证只是开始,真正决定职业走向的是能力与匹配度,有人从名校毕业后可能也找不到工作,有人从非重点院校或者职校出来后也能凭借技能和经验进入好单位,放眼十年以后能不能有稳定的工作和体面的收入才更有意义,而不是当年读了什么学校。
政策上也在给职教撑腰。新出的职业教育法律和规定里头,明确说了职校生在升学、就业这块儿应该享受平等的权利,用人单位不能设置带有歧视性质的条件,规定的用意是想堵住用人环节里的偏见漏洞,以后要是有单位在招人的时候无理地拒绝职业院校毕业生,按规定就可能得背个法律方面的锅,这事儿对家长学生来说算个好消息,也让那些选了职业教育的孩子不至于走到路尽头。
把中等职业教育、 高职专科和职业本科连成一条升学通道,这件事的现实意义是:选职业教育的孩子,以后升学和发展路子不会被卡住。孩子们从中职开始读,再到高职、职业本科,可以不换专业一路升级学历和技术水平,这适合那些早早接触行业想沿着技术路线走的学生。
看完这些事实,留下的就是选择问题。建议家长们放掉一些旧的观念,就像选衣服一样,找到适合孩子的那一件才最重要,把重心放在孩子感兴趣的、擅长动手的事情以及未来的职业定位上,看哪条路能更快地把孩子送进稳定的工作岗位里去,对于想要进入轨道交通系统的同学来说,与其挑那些没有对应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还不如直接选有相关专业和实践资源的职业本科更好些。
我准备好之后再写一篇文章,把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的教学方式、实训安排、就业渠道还有升学机会这些方面进行对比,让家长和学生能把这几条路的优点和缺点看得清清楚楚。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家孩子现在遇到的问题,我会把这些疑问当作下一篇文章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