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这场论坛干货满满→

发布时间:2025-11-23 14:43  浏览量:1

11月6日,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新时代人民教育论坛(2025)”在北京举行。

在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承办的新时代人民教育论坛(2025)职业教育平行论坛上,来自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育院校、企业、行业共同体的100多位专家围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主题共商共议,和小编一起重温精彩片段——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nh0UNfsO


主旨报告

要为职业教育架起一座互通有无的桥梁

姜大源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员

技术和技能到底什么关系?必须要厘清职业教育的现实情况与普通教育的区别。普通教育只有学校这样一个学习地点,而职业教育、应用教育很可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地点,那就意味着只有一个学习地点的普通教育的参照系,就不适用于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学习地点的职业教育。

我们除了学校,还关注企业,我们除了讲学校教育学,还要讲企业教育学;我们除了关心学习心理学,还要关注工作心理学。所以,除了教育本身的规律,我们的逻辑起点还需要有另外一个职业教育的元科学——职业学,我们要关注“两个学习地点”,要关注教育、学校和学习,还要关注职业和工作,而且我们还要在这两者之间架起一座互通有无的桥梁。


集群是破解职业教育发展困局、回归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核心机制

张磊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质量处处长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职业教育没有自己的知识标准,必须按照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岗位标准来建立自己的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通过行业、企业、学校集群式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所以,集群是破解职业教育发展困局、回归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核心机制,要将企业标准、产业资源、职业场景,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翻译转换为专业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整合企业、学校、行业三方力量和资源,建立并完善以产引教、以产定教、以产促教、以产改教的新机制。

大国工匠是从普通的劳动者成长起来的

谢光明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机车电工特级技师

我是1988年中职毕业,然后通过考试考到大专,又读了本科。我是从一个学徒成长为今天的特级技师、大国工匠,从普通劳动者成长为劳动模范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所以,我用自身的经历去鼓励青年员工、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国工匠不是遥不可及的,就是站在你面前的普普通通的一个人。要让他们亲眼看到、亲手触碰到我,让他们规划自己的技能梦,规划自己的个人梦,规划自己的职业梦。

圆桌对话

把国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重点任务纳入省域发展规划

万红岩

国家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副秘书长

把国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一些重点任务,纳入我们省域甚至市域经济发展规划,包括人才专项规划,也就是说把一体两翼,纵向打通,横向也打通,方向、目标、任务、行动都一致。

我们已经先后把重庆、广西、甘肃、云南这四个省份的省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国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给串起来。

找准产教融合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方益权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我们认为产教深度融合,首先要找准产教融合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际上,产教深度融合中最重要的一个主要矛盾在于企业的盈利性和学校的公益性能不能得到破解。

同时,校企合作当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校跟企业的利益能不能同步得到满足。如果说不能得到同步的满足,在利益共同体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去谈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价值共同体,我觉得都比较难使产教真融、深融、融实。

具备统一性、规范性的校企合作项目才能形成效率

苏霄飞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式很多样,有很多的合作模式和内容。但是,正是由于多样的合作内容,使得一些项目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和一致性。而这种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和一致性的校企合作项目,最难以形成效率。

所以,我们开始梳理各个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校企合作项目,最后梳理出5大类56种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项目,把这些校企合作项目实施项目化、标准化管理,放在产业园的平台上供合作学校和企业参考使用,有效提高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之间项目洽谈的成功率。

过去的产教融合是两家在谈,今天有了专门的、实体化的、有组织的平台来做这件事,就需要把产教融合像商品一样摆在货架上,这样就容易促进双方的合作。

高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需要一体化实施和一体化评价

刘克勇

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联盟理事长、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

微观层面,一方面一体化实施的高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就是要克服过去分段培养的重复、脱节问题。过去分段培养可能前面在中职学了,到了高职还重复学,但新兴知识前面没讲,后面也没讲,克服这个问题要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与实施。

另一方面,一体化评价要在贯通培养中实施一个评价体系。对中职生参加职教高考来说,是变一次性评价、多次性评价为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贯通培养的关键是管理体制一体化

朱建柳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同一个主体,学生从大一到大五怎么一体化来培养?管理的体制又怎么一体化设计?

难在管理体制,比如说我们是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性、职业性、专业性的特点,教师群体要跟上要求,学校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包括产教融合机制都要跟上一体化设计的办学模式。

贯通培养要在课程开发上建机制

孙中升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党委书记

需要在课程开发上建机制,不能家家户户搞课程、家家户户搞教材,这样不能保证教材的质量。从课程教材的建设来说,我觉得应该建立省级的机制。

培养愿意从基层一线干起、在岗位上成才的大国工匠和技能人才

庄西真

江苏理工学院职教研究院院长、《职教通讯》杂志社社长

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不能等同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是经过漫长的实践成长起来的。

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职业院校、单靠企业、单靠国家或者政府都不行。那怎么才行呢?需要各个利益相关者在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分工是合作的前提,学校干好学校的本职工作,企业干好企业的本职工作,政府干好自己的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合作才能够培养出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贯通培养能够培养什么样的人?能够培养愿意在生产一线做普通劳动者的合格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这就为培养国家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作出了巨大贡献。贯通培养不能直接培养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但是能够培养愿意从基层一线干起、在岗位上成才的大国工匠和技能人才。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