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两巨头换帅!厨卫行业遇寒冬,破局关键在这?
发布时间:2025-11-22 21:02 浏览量:1
11月10号,万和电气发了一则公告,总裁赖育文辞职了,才过8天,华帝股份也跟着官宣,副总裁王操、蒋凌伟都不干了,同时聘了韩伟当新副总裁。
这俩可是华南厨卫圈的老大哥,万和的热水器、华帝的油烟机,不少家庭装修时都考虑过。
10天内接连换核心高管,这事儿透着不简单,肯定是行业里的日子不好过了。
能让万和、华帝这样的家族企业动核心管理层,背后肯定是业绩和市场逼得没办法了。
万和是卢氏三兄弟实际控股,华帝则是潘叶江家族说了算,家族企业对管理层调整向来谨慎,除非遇到了绕不开的坎。
咱们先看看今年的市场情况,就知道他们有多难,本来想单说双11的数据就够了,后来发现房地产的影响更直接。
买房的人少了,新装修的自然就少,厨卫电器作为装修刚需品,销量肯定受牵连。
有数据显示,今年前九个月,整个厨房卫浴大家电的销售额比去年还降了点,尤其是集成灶,卖得差了不少。
到了四季度更糟,去年有国补托着销量,今年国补力度小了,再加上不少需求提前释放,双11直接遇冷。
线上线下的销售额都在下滑,除了抽油烟机和少数套餐,大多品类都不太好看。
更头疼的是,不光市场盘子小了,抢食的还多了起来,海尔、美的这些综合品牌,本来就有品牌优势,近几年在厨卫领域发力很猛。
就说海尔的卡萨帝,今年双11在京东的油烟机、燃气灶销售额,比去年一整年都多。
除了这些老大哥,智能生态也来分一杯羹,比如鸿蒙和箭牌合作搞智能卫浴,新兴品牌冒出来不少。
万和和华帝的日子,各自有各自的难,华帝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都降了,旗下油烟机在京东排第四,前面有老板、方太、美的。
万和稍微好点,整体营收和利润涨了点,但老本行生活热水业务跌了,全靠新拓展的厨房电器撑着,可油烟机排到了第七,前面还有海尔。
更麻烦的是海外市场也没指望上,虽然两家都在开拓东南亚、建海外基地,万和在泰国、埃及都有生产布局,但主要收入还是靠国内。
今年上半年两家内销都下滑了,万和还因为东南亚的关税问题,不得不转头开拓欧洲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得琢磨怎么守、怎么攻。
万和拓展厨房电器,华帝搞洗碗机这些新业务,本来是想找新增长点,可今年新业务增速也慢了。
反倒是油烟机、燃气灶这些传统品类,改善型需求多了起来。
这时候再大把砸钱搞新业务并非明智之举,得在守老本行和攻新赛道之间找平衡,不能顾此失彼。
还有个纠结的点是做高端还是做实用,现在消费者很矛盾,一方面想省钱,对价格敏感;另一方面消费升级的趋势还在,愿意为好产品花钱。
有数据显示,双11期间,油烟机、燃气灶的均价反而涨了,这就要求企业得两头兼顾,华帝提“白科技”,万和说“天生可靠”,都是在往实用上靠,但也不能丢了高端市场。
得有技术创新撑着,不然长远不了,毕竟现在消费者对健康、智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这些策略要落地,还得靠人,这就说到了家族企业和职业经理人的矛盾,这怕是最有体会的就是万和和华帝了。
万和的赖育文之前刚当选非独立董事,没几个月就辞职了;华帝辞了负责线上线下营销的两个副总裁,聘韩伟来整合营销。
这明显是想激活团队活力,可怎么平衡家族控制权和职业经理人的权限,是个大难题,美的、小天鹅今年也调整了管理层,精简机构提效率,看来这是行业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光换帅还不够,得从制度上想办法,家族控股的好处是决策快,但容易束缚职业经理人的手脚。
毫无疑问,搞合伙人制度或许是个办法,给职业经理人股权或分红激励,让他们有动力干事,又不影响家族控制权。
美的能做得大,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完善有很大关系,万和、华帝或许能借鉴一下。
除了内部调整,外部还要跟上趋势,现在厨卫空间都在往智能化走,中国智能卫浴市场占了全球四成多份额,华帝和万和也都在搞智能厨卫解决方案。
但搞智能化不是装个APP就行,得真能解决问题,比如语音控制、场景联动这些实用功能。
搞不清的是,有些企业搞的伪智能,其实没啥用,反而增加成本,真心想做的话,得和智能生态平台合作,把技术落地,不然就是赶时髦。
万和、华帝的换帅,其实是整个厨卫行业的一个缩影,行业遇到了房地产拖累、竞争加剧、需求分化三重压力,换帅只是他们应对挑战的第一步。
接下来能不能做好新老业务、高端与实用、家族与职业经理人的三大平衡,能不能在智能化上做出真东西,才是能不能“过冬”的关键。
作为华南厨卫的龙头企业,他们的突围之路,不光关乎自己的发展,也给行业里其他企业指了方向。
毕竟,寒冬总会过去,能活下来并抓住机会的,肯定是那些把平衡玩明白、把技术做扎实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