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为何敢当众骚扰女嫌犯?职业操守与性别歧视的双重拷问

发布时间:2025-11-20 23:39  浏览量:2

当柬埔寨斯昆省法院的监控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时,公众的愤怒不仅指向那场失败的武装劫狱,更聚焦于一个荒诞画面:身着记者马甲的康洒落(音译)对着戴手铐的女嫌犯轻佻挑眉,手指划过她脸颊的瞬间。这名涉嫌参与网络赌博和诈骗的女子因高颜值引发关注,却不想成为职业伦理崩塌的活体标本。11月19日柬埔寨新闻部的处罚决定来得迅猛——吊销记者证、终身行业禁入,但比惩戒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何总有人把犯罪现场当作性骚扰的秀场?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YVLErrN1

翻看柬埔寨新闻部通告,康洒落的违规行为被精确锁定:发表不雅言论、肢体触碰、违反禁止性骚扰规定。这些关键词撕开了行业潜规则的遮羞布。在东南亚犯罪报道中,女性嫌犯常被物化为流量密码,某当地媒体人透露:"当嫌犯是年轻女性时,总有人以‘获取更生动素材’为由突破采访界限。"这种"颜值即原罪"的扭曲逻辑,让本该记录事实的镜头变成了侵犯工具。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YVNo6IAY

对比国际记者联盟《职业道德准则》第4条"尊重受访者尊严",康洒落的行为堪称反面教材。更讽刺的是,他选择在劫狱这种高警戒场合实施骚扰,暴露出对执法权威的蔑视。警方通报显示,当时6名越南籍逃犯刚被重新控制,现场仍有武装人员值守,而记者竟能在执法者眼皮底下完成"摸脸挑下巴"的轻浮动作,职业操守的溃堤程度令人心惊。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YVPcf0ST

分析网上流传的原始视频会发现,康洒落并非单纯记录事件。他刻意调整机位俯拍女嫌犯被压制的身躯,特写镜头长时间停留在其凌乱的头发与挣扎的表情上。这种带有明显凝视意味的拍摄手法,与柬埔寨女性记者联盟2023年报告中的数据形成残酷呼应:72%的女受访者遭遇过采访对象的性别羞辱,而31%的男同行承认会"根据外貌调整提问方式"。

当新闻现场变成性别权力秀场,最该被记录的犯罪细节反而模糊。根据警方通报,该女子在劫狱中扮演"关键角色",但公众讨论焦点却被强行带偏。有当地网友尖锐评论:"他们报道的不是劫狱案,而是‘美女匪徒落网记’。"这种将女性犯罪者娱乐化的倾向,本质上是对司法严肃性的消解。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YVSjtapw

柬埔寨此次雷厉风行的处罚提供了范本,但长效防治需要更系统的方案。首先应建立"现场报道禁忌清单",明确禁止对女性嫌犯的外貌评价、身体接触及诱导性提问。其次可借鉴菲律宾的做法,在重大案件报道中配备伦理监督员。最根本的是改变从业者认知——2024年东南亚媒体素养调查显示,仅29%的记者接受过反性别歧视培训。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YVUSiDNJ

女嫌犯的手铐不该成为被骚扰的理由,记者的镜头更不是侵犯人权的许可证。当康洒落的记者证被永久注销时,这个行业真正该吊销的,是那些藏在马甲下的龌龊特权思想。毕竟在法治社会里,任何职业都不该拥有"合法骚扰"的豁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