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慌了,两大招聘撞车,谁在悄悄改规则
发布时间:2025-11-21 15:24 浏览量:3
现在是2025年11月21日,离年底没几天了,新华社和教育部这两个单位差不多同时放出岗位,一个招169人,一个招120人,这些岗位都是面向2026届应届生的,但报名方式有很大不同,新华社允许报考多个岗位,教育部那边只让选一个职位,一旦提交信息就锁定不能修改。
新华社的初试安排在12月7号,考生需要在12月3号中午前确认是否参加,否则视为自动放弃,复试阶段还有一次确认环节,12月14号中午前需要再次点击确认,这个做法其实是为了筛选真正有意向报考的人,排除那些只是尝试一下的考生,教育部的普通岗位笔试在12月6号一天完成,资格审查结果11月29号公布,考生只有48小时时间做出反应,高层次岗位的流程更长,从12月持续到第二年3月,估计会包含面试和答辩环节,这类岗位不依赖刷题就能应对。
新华社笔试考的是综合能力测试,采用线上形式,题型不固定,侧重考察思维敏捷度,教育部考试则分为职业能力测试和专业知识两场,结构清晰适合基础扎实的考生,两家机构都明确禁止培训机构参与,并强调该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可见招聘单位重视考试公平性,严防投机取巧行为。
新华社的面试有两轮,满分是100分,及格线设在60分,如果没达到就直接淘汰,没有商量余地。教育部的面试时间还没确定,等待周期可能很长,也可能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调整,这让人觉得教育部更看重应聘者的潜力和岗位匹配度,而不是只看分数高低。
新华社那65个分社岗位,名义上是地方岗位,实际上是为了深入基层,现在许多媒体都在推动区域融合,这些岗位就是用来布局的,教育部的32个高层次岗位,具体名称还没公布,但从最近的政策来看,很可能集中在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数据管理这些方向,这些岗位不是传统的教师或行政岗,而是需要跨学科背景的人才。
现在时间很紧张,新华社报名11月30号截止,只剩下9天,教育部报名已经结束,错过了就没有机会了,所有信息都在官网发布,也就是新华社人才网和教育部人才服务网,外面那些“内部资料”“押题班”之类的说法,都是骗人的,很多人相信中介,结果白白花钱还耽误事情,自己动手查看官网才最可靠。
有些人觉得国家单位工作稳定,报名时就随便填写信息,其实现在竞争变得很激烈,规则也规定得更加细致,考生以为只是参加一次考试,实际上是在考察这个人有没有诚意做足准备,以及是否具备清晰的判断力,目前有两个系统同时运行,一个更看重效率,另一个更强调精准性,选择哪个系统,需要根据个人自己的目标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