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2万都招不到人,福特CEO加钱招5000人,技工职业成香饽饽
发布时间:2025-11-19 05:15 浏览量:2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在美国,年薪12万美金(约合人民币86万)、四年内还能累计加薪25%,这样的薪资待遇足以让多数职场人动心,可让人意外的是,福特汽车竟然有5000个机械工岗位长期空缺,即便取消了最低薪资级别、叠加丰厚福利,依旧难觅合适的人选。
曾经被认为“辛苦又没前途”的技工岗位,如今成了美国就业市场的香饽饽,福特CEO吉姆·法利甚至公开发出警告,称这一现象已成为美国制造业的“致命短板”,为什么高薪都留不住技工,这场席卷全美的技工短缺潮,到底暴露了哪些深层问题?
福特的招工困境并非个例,而是美国制造业的普遍缩影,吉姆·法利在2025年11月的采访中提到,美国当前有超过100万个关键岗位处于空缺状态,涵盖紧急服务、卡车运输、工厂工人、水管工、电工等多个领域,情况已经严重到需要全社会重视的程度。
作为对比,美国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12万美元的年薪几乎是美国平均收入的两倍,这样的薪资水平远超普通白领岗位,却依然难以吸引足够的求职者。
更值得关注的是,福特为这些岗位附加了极具诚意的福利:取消入职最低薪资限制,让新人能快速享受技能对应的薪酬,同时承诺四年内累计加薪25%,即便如此,5000个空缺岗位还是让人力资源部门束手无策。
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在社交媒体上呼应了这一困境,他表示美国确实缺乏能够且愿意从事具有挑战性体力劳动的人员,印证了技工短缺并非单一企业的问题。
从行业数据来看,技工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美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瓶颈,美国劳工统计局2025年8月发布的就业报告显示,当月美国制造业职位空缺数量超过40万个,而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的统计更细化到具体领域。
汽车行业每年面临约3.7万名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缺口,这一数字还在持续扩大,该机构预测,到2033年,美国每年将有近6.8万个汽车技工岗位无人填补,缺口规模较当前几乎翻倍。
除了汽车行业,其他制造领域的情况同样严峻,美国建筑商和承包商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建筑业面临的工人短缺可能多达50万,这直接导致多个工厂建设项目成本增加、工期延误。
在电动汽车电池制造领域,松下等跨国企业更是直言,美国缺乏具备相关技能的产业工人基础,仅培训没有电池制造经验的工人,就比预期多花了一到两年时间。
电工这一关键工种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美国电工平均年龄已超过40岁,将近30%的工会电工年龄在50到70岁之间,退休人数多于新入行人数,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电工岗位增速超过25%才能满足产能目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高薪难招人的核心,并非岗位吸引力不足,而是技能人才的供给端出现了严重断层,吉姆·法利透露,要掌握福特高级机械工所需的技能大约需要五年时间,这意味着一名合格技工的培养周期长、投入大,而美国当前的培训体系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美国制造业协会董事会成员里奇·加里蒂指出,社区大学和职业技术项目虽然能提供基础培训,但在跟进新技术发展方面已经明显滞后。
以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为例,这些当前制造业最急需的技能,在多数职业学校的课程中都缺乏针对性内容,导致毕业生走出校门后,还需要企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再培训,难以快速填补岗位空缺。
更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美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四年制大学深造,而非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技能。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美国四年制大学的入学率下降了0.6%,但职业技术类项目的招生人数仅增长了4.9%,直到2024年,职业学校入学率才迎来16%的显著增长,创下201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但这部分新增生源还需要时间完成培训、积累经验,短期内难以缓解缺口。
面对持续扩大的人才缺口,企业和教育端都在尝试破局,福特早在2025年初就推出了一项400万美元的奖学金计划,专门用于培养新的汽车技术人员,希望通过资金扶持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技工行业。
除了奖学金,福特的薪资福利调整也颇具代表性,取消最低薪资级别、四年累计加薪25%的政策,本质上是在用市场化手段提升岗位吸引力。
但吉姆·法利也坦言,美国在培养未来技术工人方面的投资仍然不够,单靠企业的努力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端的积极变化同样值得关注,2024年职业学校入学率的大幅增长,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技工岗位的价值,这种观念转变正在为技能人才供给注入新的活力。
美国制造业协会和德勤2024年联合开展的行业调查显示,招聘和留住员工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最大的挑战,这也推动更多企业开始与职业学校合作,参与课程设计,确保培训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接轨,让毕业生能实现“毕业即上岗”。
技工岗位的稀缺与高薪,其实是对“技术价值”的重新认可,吉姆·法利曾以自己的祖父为例,这位福特早期的员工凭借一手过硬的技术,顺利迈入中产阶级,过上了稳定富足的生活。
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今天,技工的价值早已超越传统的体力劳动范畴,一名合格的现代技工不仅要掌握机械维修技能,还需要了解自动化控制、电子电路、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成为复合型技术人才。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技工短缺背后,是产业升级与人才培养不同步的矛盾,也是社会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的错位,特朗普政府一直推动制造业回归美国,但工厂空缺职位与合格劳动力之间的差距,正在制约这一目标的实现。
这场技工短缺潮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在追求高端人才的同时,不能忽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个人而言,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已经成为立足职场的“硬通货”,无论是美国年薪12万的汽车技工,还是中国需求旺盛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师,都印证了“技术傍身,就业不愁”的道理。
对社会而言,需要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价值,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技能行业,只有让技能人才的培养速度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让技术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回报,才能从根本上破解“高薪招不到人”的困境。
未来,随着制造业向更高质量发展,技工岗位的稀缺性可能还会持续,而那些能够紧跟技术潮流、不断提升技能的技工,必将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福特的5000个空缺岗位,既是对美国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拷问,也是对年轻人职业选择的提醒:在追逐热门行业的同时,不妨把目光投向那些被忽视的技能领域,那里或许藏着更稳定、更丰厚的职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