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地秒弹起!樊振东无手起身惊呆全场,这核心太炸了
发布时间:2025-11-19 22:38 浏览量:4
当职业运动员在赛场上因发力过猛失去平衡时,你见过不用手撑地就能瞬间“弹”起来的吗?11月18日晚,全运会乒乓球馆的灯光下,樊振东用一次“违反常规”的起身,让全网记住了什么叫“核心力量的天花板”——当他双膝重重砸向地板的闷响还没消散,他已经带着腼腆的微笑,仅凭腰腹与腿部的爆发力站直身体,甚至顺手接了对手的回球。这一幕,比他3-0横扫徐瑛彬的比分更让观众沸腾:“这哪里是起身?分明是‘弹簧人’转世!”
这场让樊振东“出圈”的比赛,是第十五届全运会男团半决赛的关键战。上海队与黑龙江队的对决,关乎决赛门票的归属。首盘双打,许昕与周恺在0-2落后的情况下逆转取胜,为上海队拿到“救命”的1分。
接下来,轮到樊振东登场——作为上海队的“绝对核心”,他的表现直接决定球队能否扩大优势。对手徐瑛彬并非等闲之辈,年仅22岁的他曾拿到过全国锦标赛男单亚军,是黑龙江队的“希望之星”。第三局,比分咬到7-6,双方都在寻找致命一击的机会,场馆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樊振东盯着徐瑛彬的发球,脚步微微移动。他连续用反手回了两球,眼见对手的防守出现漏洞,果断转正手强攻——这是他最擅长的“杀招”,通常能直接得分。可没想到,这次发力太猛,身体重心前倾,双膝“咚”的一声砸在地板上,现场观众发出一声惊呼。徐瑛彬也停下了动作,以为樊振东会需要时间调整。
但樊振东的反应比所有人都快。他先是皱了皱眉头,随即露出腼腆的微笑,腰腹用力一挺,腿部肌肉紧绷,整个人像被弹簧弹起来一样,瞬间站直了身体。全程没有用手撑地,甚至还顺手接了徐瑛彬的回球,继续比赛。这一系列动作只用了不到两秒,在场的裁判都愣了一下,才想起吹哨示意比赛继续。
这看似“轻松”的起身,背后是樊振东18年的刻苦训练。他5岁开始在广州的业余体校练球,12岁进入八一队,16岁就拿到了世青赛男单冠军。教练们说,樊振东的“核心力量”是“练出来的魔鬼”——每天早训,他都会提前40分钟到场馆,加练腰腹:负重平板支撑能坚持10分钟,侧平板支撑每边5分钟,仰卧起坐每分钟60个,连做10组。“他的腰腹肌肉像铁块一样硬,”曾经带过他的教练王皓调侃,“有一次我试了他的平板支撑,才撑了3分钟就不行了,他却能一边撑一边跟我说话。”
这一幕被现场观众拍下来传到网上后,瞬间刷屏。网友们的评论分成了几派:
有人惊叹:“我刚才试着跪了一下,用手撑地都差点站不起来,他居然不用手?这核心力量也太离谱了!”
有人调侃:“跪地都这么帅,不愧是‘乒乓圣体’,连摔倒都像在摆拍。”
也有人质疑:“是不是提前设计的?比赛那么紧张,怎么还能笑出来?”
但更多人是佩服:“没看到他膝盖都红了吗?带伤出战还能有这爆发力,这就是职业运动员的素养!”
甚至有专业健身教练出来解释:“这种起身需要极强的核心稳定性和腿部爆发力,没有几年的系统训练根本做不到。樊振东的核心力量,已经达到了职业运动员的顶级水平。”
其实,在职业体育中,运动员跪地的场景并不少见。比如2012年奥运会决赛,张继科在拿到冠军后跪地庆祝,用手撑地起身;2023年NBA总决赛,勒布朗·詹姆斯因体力不支跪地,需要队友扶一把才能起来;就连樊振东自己,之前也有过跪地的经历,但那次他用了手撑地。
而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樊振东是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摔倒——第三局正是双方争夺的白热化阶段,任何停顿都可能影响节奏。但他不仅没有停顿,反而用“弹射起身”展示了自己的“统治力”:“我不想让对手看到我狼狈的样子,也不想让观众失望。”这种“逆境中的从容”,比“核心力量”更让人震撼。
樊振东最终以11:5、11:9、11:7的比分零封徐瑛彬,助上海队以2-0领先。赛后接受采访时,他摸了摸膝盖,笑着说:“当时没想太多,就是觉得不能停。膝盖有点疼,但习惯了,比赛的时候根本顾不上。”记者问他“有没有想过会火”,他摇头:“我只是想赢比赛,没想过别的。”
这个事件不仅让“樊振东核心力量”登上了热搜榜首,更引发了人们对“体育精神”的思考。很多家长用樊振东的例子教育孩子:“你看,想要做好一件事,就得像他那样刻苦训练,遇到困难也不放弃。”健身教练们纷纷推出“樊振东核心训练教程”,强调腰腹力量对运动表现的重要性。甚至有网友说:“原来体育不是只有冠军,还有这种‘摔倒了再笑着站起来’的勇气。”
当我们为樊振东的“弹射起身”惊叹时,有没有想过:这背后是他18年的坚持,是每天早训的40分钟,是无数次摔倒再爬起来的勇气?所谓“统治力”,不过是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把每一次逆境都变成展示自己的机会。
就像樊振东说的:“比赛不是看你摔得多惨,而是看你站起来有多快。”这,就是体育的魅力——它不只是比分的胜负,更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当灯光熄灭,掌声散去,留在我们心里的,是那个带着微笑站起来的身影,是那种“哪怕摔倒,也要笑着继续”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