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透真相:年轻人为啥挤着送外卖,也不愿找正式工作?
发布时间:2025-11-19 06:25 浏览量:2
走在城市的街头,不管是早高峰的路口,还是晚高峰的小区楼下,总能看到穿着各色工装、骑着电动车的外卖骑手。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骑手越来越年轻,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刚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已经成了骑手队伍的主力军。
可能很多长辈会疑惑:放着“稳定体面”的正式工作不找,年轻人为啥偏偏扎堆去送外卖?难道真的是怕吃苦、没追求?其实这想法有点片面。美团外卖2024年最新发布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趋势报告》显示,当前外卖骑手群体中,30岁以下年轻人占比高达54.2%,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达到28.3%,较2021年的13.8%翻了一倍还多。
这组数据不是偶然,也不是就业市场的“倒退”,而是当下就业环境、行业特性和年轻人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背后没有那么多博眼球的噱头,全是实实在在的现实考量,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件事。
低门槛+快变现,解了年轻人的“燃眉之急”
现在找一份满意的正式工作,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真没那么容易。教育部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17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从其他行业流动出来的求职者,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很多企业招聘时,门槛一点都不低:不仅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对口,还得有相关工作经验,甚至要掌握特定的软件技能、语言能力。智联招聘2024年二季度就业报告显示,一线城市热门行业的岗位平均竞争比达到38:1,部分互联网、金融类岗位竞争比更是超过100:1。不少年轻人投了几十份、上百份简历,要么石沉大海,要么面试后没了下文,想找到一份合适的正式工作,难度确实不小。
反观送外卖,入行门槛低到让人“意外”。只要年满18岁,身体健康,会用智能手机导航,有一辆电动车,就能注册申请。平台会组织简单的培训,主要讲交通安全、配送流程,几个小时就能学完,当天就能接单赚钱。对那些刚毕业没经验、技能单一,或者暂时没找到合适正式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送外卖就成了“过渡期”的好选择,至少能先有份收入,不用在家啃老。
更关键的是,送外卖赚钱快、变现及时。大部分外卖平台都是日结或周结薪资,跑多少单赚多少钱,明明白白,当天跑完单,晚上就能看到收入,一周内就能拿到工资。对年轻人来说,房租、水电费、伙食费都是每月必花的开支,送外卖的即时收入能精准解决这些“眼前的难题”。而很多正式工作都是按月发工资,甚至有些公司要压半个月工资,对急需用钱的年轻人来说,确实没那么“解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其中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虽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相对高位。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送外卖这种“低门槛、快变现”的就业方式,自然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务实选择。
工作自由+收入透明,躲开了“职场束缚”
现在的年轻人,和上一辈的就业观念不一样了。他们不只是想赚钱,还想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不想被条条框框绑住。而送外卖的工作模式,刚好满足了他们对“自由”的需求。
送外卖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全凭自己安排。想多赚钱,就多跑早餐、午餐、晚餐这三个高峰期,一天跑个几十单,收入自然就高;要是觉得累了,或者想休息、办事,随时可以停单,不用跟领导请假,也不用担心被扣工资。这种“想干就干、想歇就歇”的灵活性,是很多正式工作给不了的。
反观很多正式工作,基本都是朝九晚五的坐班制,甚至经常要加班。考勤制度严格,迟到一分钟就可能扣钱;请假要走流程,层层审批,有时候还不一定批得下来。更让人头疼的是,很多工作明明做完了,也得在公司待到下班时间,这种“无效加班”“形式主义”,让不少年轻人觉得压抑。
而且送外卖的收入很透明,多劳多得,没有弯弯绕绕。每单的配送费明明白白,跑多少单、拿多少补贴,自己都能算得清清楚楚,不用看领导脸色,也不用搞人际关系。而很多正式工作,工资构成复杂,除了基本工资,还有绩效、奖金,这些都由领导主观评价,有时候明明干得不少,收入却不一定理想。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2024年发布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报告》显示,在选择外卖骑手职业的年轻人中,68.7%的人认为“工作时间自由”是主要原因之一,57.3%的人认可“收入与付出成正比”。对年轻人来说,这种“自己掌控节奏、付出有明确回报”的工作,比“看似稳定却处处受限”的正式工作更有吸引力。
过渡缓冲+积累资本,不是“终点”是“起点”
很多人觉得年轻人送外卖是“没追求”,其实不然。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送外卖并不是长期的职业选择,而是一个“过渡缓冲期”,背后藏着他们的务实规划。
一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有学历,但缺乏工作经验,一时找不到对口的正式工作。他们选择送外卖,一方面是为了赚取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是为了在社会上历练,积累工作经验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等有了合适的机会,他们还是会选择专业对口的正式工作。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送外卖是为了“积累创业资本”。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创业想法,但缺乏启动资金。送外卖虽然辛苦,但只要肯努力,一个月能赚不少钱,而且收入稳定。他们打算先送几年外卖,攒下一笔启动资金,再去做自己想做的生意,比如开个小店、做自媒体等。
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美团外卖的报告显示,骑手群体中,有37.2%的人将送外卖视为“过渡性工作”,其中28.5%的人计划在1-2年内转行,寻找更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15.3%的人表示,送外卖是为了积累资金,为后续创业做准备。
另外,还有一部分年轻人,之前从事的是互联网、餐饮等行业,因为行业波动失业了。在重新找到正式工作之前,送外卖成了他们的“临时选择”,既能保证收入来源,又能避免长期失业导致的职业断层。这种“先就业、再择业”的思路,其实是很务实的选择,体现了年轻人面对就业压力的灵活性。
行业规范+保障完善,新就业形态越来越“靠谱”
可能有人会说,送外卖是“青春饭”,没保障、不稳定。但近几年,随着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外卖行业的规范程度和保障水平都在不断提高,这也是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选择送外卖的重要原因。
现在各大外卖平台都在完善骑手的保障体系。比如,为骑手购买意外险、医疗险等商业保险,部分平台还推出了“骑手互助金”“子女教育补贴”等福利。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有超过2300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其中外卖骑手占比达到31.2%。虽然和正式工作的“五险一金”相比还有差距,但保障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升。
同时,政府也在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护。2024年以来,多地出台了针对外卖骑手的权益保障政策,明确了最低工资标准、配送时间合理设定、交通安全保障等内容。比如,要求平台不得设置不合理的配送时限,不得因为超时就罚款;要求企业与骑手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这些政策的出台,让外卖骑手这个职业越来越“靠谱”,也让年轻人选择这个职业时更放心。
另外,外卖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也在不断拓宽。现在很多平台都推出了骑手晋升机制,优秀的骑手可以晋升为站长、区域经理等管理岗位,也可以转型为培训师、客服等岗位,职业发展空间不再单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有超过12万名外卖骑手通过晋升机制,实现了职业转型,这也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
理性看待:就业选择多元化,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其实,年轻人偏爱送外卖,本质上是就业市场多元化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选择不再局限于“正式工作”,新就业形态的出现,给了年轻人更多的选择空间。
我们不能用“稳定与否”“体面与否”来简单评判一份职业的好坏。对年轻人来说,能解决当下的就业难题、能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能获得合理的收入回报,就是一份合适的工作。送外卖虽然辛苦,但它门槛低、收入透明、工作自由,刚好契合了部分年轻人的需求,这本身就是一种务实的选择,不值得被指责。
而且,年轻人选择送外卖,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追求。相反,很多年轻人在送外卖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有的在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有的在学习专业技能、考取证书,有的在积累创业经验。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应对当下的就业压力,为未来的发展铺路。
当然,我们也得看到,外卖行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作强度大、交通安全风险高、长期保障有待提升等。这需要政府、平台、社会共同努力,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保障体系,让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说到底,就业选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年轻人偏爱送外卖,不是不想找正式工作,而是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中,做出的最务实、最理性的选择。随着就业市场的不断完善、新就业形态的不断规范,相信年轻人会有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不管是选择正式工作,还是选择送外卖,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价值、收获幸福。
未来,我们也应该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看待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不用刻板的标准去束缚他们。毕竟,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只要他们脚踏实地、努力奋斗,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