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技术人才的摇篮升级了!酒泉职业技术大学揭牌背后的教育突围
发布时间:2025-11-17 23:03 浏览量:4
近日,一则消息在西北教育圈刷屏:酒泉职业技术大学正式揭牌成立,成为当地第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甘肃省副省长王旭与酒泉市委书记王立奇共同为校名揭牌,现场政企学界代表云集,场面堪比“教育界的盛会”。
酒泉的“逆袭”值得喝彩,但更需冷静审视。职业本科的价值不在名号,而在能否真正打通产教融合的壁垒。若仅换汤不换药,恐难逃“学历通胀”的质疑;若能让学生凭一技之长赢得尊严,才是对教育公平最有力的回应。
这所学校的“前世今生”颇值得玩味:前身是1983年创办的酒泉教育学院,历经40余年沉淀,从高职院校跻身本科序列,更是河西走廊唯一入选国家“双高计划”的学校。它累计培养7万余名技术人才,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本科职业大学”,背后折射的正是中国职业教育长期被轻视、又亟待破局的现实。
王立奇在致辞中直言:“建设新酒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和人才。”这句话戳中了许多人的心——当一线城市高校争抢“双一流”光环时,西北小城却用实践诠释了“教育赋能产业”的硬道理。职业本科的诞生,不仅是名分的提升,更是对“学历歧视”的一次正面反击。
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职业本科能否打破“职教低人一等”的偏见?社会是否真的准备好了接纳“工匠”与“学者”平起平坐?酒泉的探索,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教育的深层矛盾:一方面产业急需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家长仍执着于“白领梦”。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定位“聚焦地方产业需求”,强调“留得住、用得上”。这或许暗示了一种务实取向:教育不该是逃离地方的跳板,而是扎根土地的种子。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酒泉的答案刚刚写下,而社会的考题仍在继续。
来源:酒泉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