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超刘国梁!他才是孙颖莎的第一个贵人,赌上职业生涯一战成名

发布时间:2025-11-20 01:13  浏览量:3

2017年乒超生死战,江嘉良把全队赌注压在一个17岁零3个月的小丫头身上,结果那场球直接改写了国乒未来十年的版图。

那天对手是日本联赛请来的外援一姐,队内老将全在热身区等着上场,江嘉良却掏出名单把孙颖莎写在第一个。工作人员反复确认三次,他只说了一句:输了算我。转播镜头扫过观众席,有人直接提前离场,觉得教练疯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rvBg99iX7

比赛打完,孙颖莎3比1拿下,最后一板正手爆冲把对手打懵。全场安静三秒,接着掌声炸锅。第二天报纸头版不是赢球消息,而是江嘉良到底哪来的底气。没人知道,赛前一周他把孙颖莎的比赛录像剪了47个版本,凌晨三点还在球馆陪练发球。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rvBiYyKIG

江嘉良自己也有过赌命时刻。1987年新德里世乒赛,他1比3落后瓦尔德内尔,再丢一局中国队就悬了。当时教练问要不要换战术,他摇头,硬是用同一个发球套路连追四分,最后4比3翻盘。那场球让他明白:关键时刻敢不敢信自己,决定能不能活。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rvBjr3EsV

退役后他开过乒乓球学校,招的第一批学生全是省队淘汰的。别人问他图什么,他说就想看看被放弃的人里有没有下一个自己。孙颖莎当年也是省队老二,前面还有更被看好的左手将。江嘉良看了她一场队内赛,记下四个字:手硬心狠。后来这四个字被贴在训练馆墙上,成了选材标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rvBoOul7i

国乒教练组每季度都有考核,胜率低于85%就下课。江嘉良带俱乐部那几年,年年用新人,胜率掉到79%那年,董事会让他交计划书。他写了三页,最后一行:给我一年,还你一个国家队主力。第二年孙颖莎升一队,胜率回到91%,他才算过关。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rvBt4ND0Y

很多人把刘国梁当成孙颖莎的伯乐,其实刘国梁第一次注意到她,就是2017那场险棋。国家队选材会上,江嘉良把录像放完,刘国梁问了两句:她心理素质真的这么硬?江嘉良点头。刘国梁拍板:调上来试试。没有那场球,孙颖莎得再晚两年才能进主力层。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rvBujSVkA

现在球迷只看到孙颖莎世界排名第一,看不到她刚进一队时连输五场外战。那段时间江嘉良每天陪她加练,发球机调到每分钟110球,练完再写总结,一页纸不许有错别字。他说技术可以练,习惯不能松。后来孙颖莎把那张总结贴在宿舍门后,整整贴了一年。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rvBvq1EoI

竞技体育最怕教练保位置。用老将稳成绩,用新人担风险,多数人选前者。江嘉良反着来,联赛决赛敢让19岁王曼昱打一单,全运会派18岁蒯曼守半区。有人统计,他带俱乐部八年,一共提拔七个新人,五个进国家队,三个拿世界冠军。这个数字放在任何项目都吓人。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rvBx9Nenu

江嘉良的选人逻辑只有三条:一是关键分敢不敢下手,二是落后时眼神飘不飘,三是赢了还记不记得输过谁。他说技术可以改,性格改不了。孙颖莎最对他的点,是14岁那年在省队输决赛,下台先找裁判握手,再去找对手握手,最后才哭。他当场跟助理说:这小孩以后能扛旗。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rvByMIR2m

现在国乒更新换代越来越快,00后已经抢班夺权。回头看看,如果当年没有江嘉良第一个伸手拉人,孙颖莎的黄金期可能推迟,甚至错过。竞技体育的残酷在于,错过一年,就错过整个时代。一个教练的胆子,直接决定一个运动员能不能赶上那班车。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rvC0lKNI3

球迷总讨论谁才是孙颖莎最大功臣,有人说是刘国梁,有人说是李隼,其实名单最前面该写江嘉良。他赌上的不只是那一场球,还有自己的执教生涯。换别人,可能选更稳的老将,保住帅位再说。偏偏他选了最冒险的那条路,也帮国乒提前三年完成新老交替。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rvCAokgZK

下次再看孙颖莎上场,不妨想想七年前那个夜晚,一个退役多年的老冠军,把全部筹码押在一个还没长开的小丫头身上。那场球赢了,他也没升职没加薪,继续带俱乐部,继续熬夜剪录像。问他为什么,他说就想看看年轻人到底能飞多高。结果这一飞,直接飞成了国乒新王。